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懸疑片」標籤的文章

🎬第四權的棄子《惡女》

圖片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想在《惡女》中看到林美秀與邵雨薇精彩的對手戲,那你可能會有些失落。 如果你跟我不一樣,是想欣賞邵雨薇在這次做作品中的再次突破,挑戰大尺度情慾床戲部分,那我只能說,你選對電影了。 ✍️【誰才是惡女?】 與電影名稱《惡女》的直觀不同,在電影中難看到兩個心狠手辣的女性互相撕逼,耍盡心機,更多的是盤根錯節的利害關係,單純與心機的對撞。 故事講述新聞主播立美(邵雨薇飾)某日得知父親將與相識不久的神秘女子何秀蘭(林美秀)閃婚,而何秀蘭更是多起燒炭自殺事件的嫌疑人,為了父親,立美動用了所有媒體力量,不惜一切代價要挽回自己的家庭,卻沒發現,自己的生活也正在一點一滴破碎。 誰是惡女?惡女做了什麼?這些答案在看過電影後似乎都已經不重要了。 你願意為了誰成為惡女?這似乎才是我在這部電影中看到的東西。 ✍️【單純包裹的惡意】 在立美與秀蘭前期的對話中秀蘭就曾表示,立美過於單純,保守,所以未婚夫才會離她而去。 這是真的嗎?或許是,但又不盡然是。 電影的開頭,宋導就用杯盤狼藉的桌面,喝空的飲料罐,在床上呼呼大睡的曾少宗與井然有序,一絲不苟的,但在床上毫無反應的立美形成強烈對比。 但在電影的結尾,我們卻能發現婚後的日子,曾少宗仍舊在立美不在時,無法建立整潔有序的環境,除了速食包裝與電玩遊戲外,邋遢的穿著,不拘小節的面容,都一再讓人難以相信他是足以依靠的伴侶。 反觀西奘筆挺,的魁梧奇偉的檢察官鳳小岳,似乎與光鮮亮麗的立美成了郎才女貌的一對。 但為何立美仍舊回到了曾少宗的身邊? 除了遭到鳳小岳的背叛外,我認為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她與何秀蘭太過於相像了。 她們都是如此的強大,充滿野心,征服慾望,就像是何秀蘭拋下過去帶來大量金援的男友們選擇退休編輯立美父親一樣。 男人對她們的依賴,那份純粹,那份善良,那份堅定不疑的信任,或許才是惡女歇息的港灣,也為了港灣,任何人,都可能變成惡女。 ✍️ 【再次突破的邵雨薇】 在《樓下的房客》,邵雨薇的幾部電影作品雖然表現穩定,但卻少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表現,當年她的突破表現獲得大量好評,也讓人肯定了她的演技實力,而這次的《惡女》也讓人看到了另一個面向,更加縱慾,誘惑,恨意與慾望交疊的邵雨薇,記憶點鮮明,且對於其在電影中所展現的情緒感受到飽滿泉湧,絕對是這部電影帶動所有人情緒的核心骨。 較為可惜的是,原以為能看到林美秀有同樣突破的表現,擺脫過去較為被

令人驚喜《查無此心》

圖片
做為驚悚類型作品,《查無此心》的有趣程度超越了國片的範疇,一方面代表著台灣電影產業進步的軌跡,另一部分則體現出台灣類型電影受到經典作品的影響,整體懸疑感塑造得宜,除了故事說得好外,角色本身的獨特性也躍然於螢幕上。 【移工問題成為炙手標籤】 從《第三佈局》開始,《八尺門的辯護人》,《查無此心》都將移工問題的比重拉大,但相對於《八尺門的辯護人》,《查無此心》從不同面向更加深度挖掘移工標籤,從他們遭遇的困境,工作上的疲憊,心靈上尋求慰藉的角度切入,讓人在短時間內能對於移工在台灣工作的情況與逃工、非法居留的情況有所認識。 故事講述痛失摯愛的女警吳潔在打算結束生命的時刻,意外遭遇一具無名流水屍,因而打亂計畫,不得不帶著新進菜鳥找上非法移工仲介林祐生,找尋兇手途中挖掘出無名屍僅是非法女性移工連環殺人事件的其中一環,逐步揭開隱藏在非法體制下的黑幕。 【孤獨的靈魂】 張鈞甯在《緝魂》中的表現令人另眼相待,而這次《查無此心》,失去了張震的光環,張鈞甯仍舊成功的讓螢幕前的觀眾能感受到她所飾演的吳潔從內在透露的孤獨感以及對生命的無謂。 在彈痕下,不斷提點吳潔的,是被獨自留在這個世界的孤獨,車內,是誰也走不進的孤獨牢房。 「如果自己能在結束前做些什麼,就算離開也不可惜」這是吳潔在電影將近 90% 的內容中傳達給我的感受,可以說,這與行屍走肉辦案無異,而直到最後,在生命流逝的過程中,她才找到了求生的火苗。 要說更孤獨的,則屬游安順飾演的相館老闆。 從無助到希望,從期待到背叛,雖然僅有數十秒的回憶片段,但卻能從中感受到游安順對於他人的不信任與自我孤寂。 換個角度看,吳潔與游安順何其相似,都是被拋下的孤獨個體,都是對生命已然放棄的人,不同的是,吳潔選擇了結自我,游安順選擇了結拋下他的人。 可憎,卻又令人心疼。明明是他一手築起孤獨堡壘,最終卻是將自己身困於中。 【值得被關注的未來】 本片雖然是曾英庭導演的第一部長片,但從角色的設計,場景的轉換,畫面的故事性都能給予觀眾充分的懸疑與故事性,也透露出他的編導功力不凡之處,從 2019 年他與高炳權導演共同執導的《用九柑仔店》榮獲金鐘獎最佳導演殊榮開始,曾英庭導演的名字就時常被提起,如今已《查無此心》作為他首部長篇執導作品,入圍 2022 年金馬最佳新導演等五項提名; 2023 年台北電影獎最佳導

大膽《催眠狙擊》/《Hypnotic》

圖片
《催眠狙擊》如同將對於催眠的大膽幻想忠實呈現的電影,在概念上,我會說他大膽而有趣,但在執行上,確實也有些差強人意的部分。 【過於直觀的催眠手法】 《催眠狙擊》如同片名,整部電影都圍繞在催眠師之間的無聲交火,如果把電影拆成兩個階段部分,在第一階段可謂是滿足了某部分偏好者的想像空間,試想一下,彈個手指就能讓人陷入深度被控制狀態,如此直接的方式雖然令人興奮,但也太過單調,即便如此,我仍舊欣賞在發便當上不遺餘力的手法。 但這樣單調的催眠對決反覆出現難免有些單調,於是在轉折出現後,整部作品緊接步入節奏緊湊的第二階段。 而第二階段的多重轉折,在解釋了第一階段的諸多不合理之處的同時,也讓劇情急轉直下,不得不多,這部電影的諸多轉折都十分恰當且令人感到新穎,在劇本方面真的很棒,唯一可惜的是特效技術較為廉價,往往無法帶來震撼感。但導演聰明的將電影控制在 90 分鐘,讓整部電影的節奏快速緊湊,可以可說是絕無冷場,如果出去上個廁所,或許就會錯過關鍵線索,對當下的情況感到困惑。 除了特效,該片的另一大缺陷則是將「催眠」展現的太過無敵,幾乎毫無制約,強大的催眠者與 X 教授無異,這樣的能力者不是控制起來就是擊殺,很難想像政府機關會讓這樣一群人在外面趴趴走還沒有制衡手段,雖然最後的轉折讓整個故事留下了懸疑感,但如果再繼續演變下去,大概就要變成超能力大戰了。 【在線的小班】 作為主角,班艾佛列克這次承擔了大量的戲份,當中包括許多的獨角戲,不同於擔任蝙蝠俠的小班,我們總算又能看到在《控制》中表情多變,且眼神令人著迷的班艾佛列克了。 當然,艾莉絲布拉加與威廉費奇納的演技都是很好的,童星芬莉也展現了她逐漸成熟且美好的一面.但班艾弗列克在這部電影中同時擔任了擔心女兒的父親與追緝真相的角色,在第二階段的角色轉換與露出身為父親的笑容,這樣的表現廣度遠超其他演員,令人留下強烈的印象。 【續作的可能性】 在結局後千萬別離開位子,羅里葛茲導演在電影的結尾留下了最後一個轉折,這個轉折不僅給該片留下了續作的可能性,也讓某些角色的定位有了點改變。 可惜的是這部斥資 6000 萬的電影如今連成本的十分之一都收不回來,過於直觀的表現手法似乎也不受到影評人的愛戴,真想有續作,除非哪位大佬願意自掏腰包,否則這樣名利雙雙慘烈的作品想再來一搏,恐怕是難了。 看了不用負責的IG 需要點讚支持

電車難題《敲敲門》/《Knock at the Cabin》

圖片
奈沙馬蘭這幾年似乎一直在反轉與平庸間來回跳躍,當我認為《詭老》的反轉發人省思時,《敲敲門》的平舖直述又令我感到有些困惑。 【無私與自私的天平】 這世界上不缺乏道德制高點的評論,但當自己真成為列車長時,才會驚覺電車難題是多麼令人糾結的選擇。 電影《敲敲門》便是最好的例子,同志伴侶雷納德與安德魯帶著女兒溫遠離塵囂來到戶外想渡過一個美好的假期,釣著魚、泡著水、抓著蟋蟀,突然就被人綁在椅子上成為人類救世主。 不得不說,奈沙馬蘭在驚悚題材與緊張氣氛的塑造上還是很有一套的,一座與世隔絕的小木屋,逐間自我犧牲的陌生人,少數幾人的劍拔弩張,沒有過多動作,但仍將場面塑造的張力十足。 而關鍵的問題是,在如同邪教徒的四人一一將末日訊息展現與三人眼前時,相信與否,拯救與否甚至犧牲與否,成為了整部作品最關鍵的問題。 如果我們順著一般情境去思考,肯定是覺得對方是嗑嗨了的神經病,但隨著故事脈絡又會對事實如此動搖,進而對收尾感到一絲惆悵。 但若你跟我一樣,自始自終都順著四位陌生人的思路,整部電影又突然變得有些乏善可陳,並非拙劣,但卻再度跌破奈沙馬蘭應有的水準。 【Batista成為唯一亮點】 脫離漫威宇宙後,Batista證明了它除了是個好的摔角手,好的復仇者外,他也同樣能成為一個好的演員,但挑角色的眼光還需要磨練一番,近幾年Batista出演的作品不算少,但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大概只有一半,這次的《敲敲門》對我來說就是好的那一半。 宛如陌生人領導者身分的Batista,雖然擁有眾人中最粗曠壯碩的外表,但卻是所有人中最柔軟堅定的,無論是他蹲下身與溫的互動,或是在過程中不斷去阻止衝突,以說服的方式來溝通,直到最後也不誤傷任何一人,卻也堅定自身的立場,這樣的鐵漢柔情形象成了整部作品中最中立也最令人深刻的角色。 他能去體諒整個事件本身的荒誕,但又需要盡自身的使命,溫柔,反而成為推動它成為領導者的核心,他需要保護自己的學生,更需要以自我的犧牲,換取人類的未來。 【天啟四騎士】 自電影後段,劇情暗喻四位陌生人,似乎對應了聖經中的天啟四騎士,饑荒、瘟疫、死亡和戰爭;四位陌生人所釋放的天災,洪水、病毒、空難與烈火,這也讓整個故事蒙上了濃厚的一層宗教色彩。 「三人中需要選出一個犧牲者來獻計拯救人類。」這樣荒謬的設定卻隨著劇情一分分的堅定起來,觀眾看到的不僅是驚悚與懸疑的過程,更是看到從斥之以鼻到堅定不移的信仰

混合克莉絲蒂風格的《鋒迴路轉:抽絲剝繭》/《Glass Onion: A Knives Out Mystery》

圖片
 《鋒迴路轉》在19年上映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時隔3年,Netflix找回雷恩強生導演與世界上最偉大的偵探白朗-丹尼爾克雷格,再次攜手挑戰懸案,帶給觀眾懸疑片的絕佳體驗。 【與前作相比?】 作為續作,《抽絲剝繭》難免要拿來與前作稍作比較,續作方面維持了前作的不少優點,但也多了些遺憾,電影的前三分之一宛如傳統的懸疑作品,營造出每個人都有巨大的嫌疑、充分的動機、有錢沒處花的富豪與一眾心懷不軌的跟班共同困在音訊全無的小島,這樣的戲碼相信不是第一次發生。 而在冗長的介紹後《抽絲剝繭》也確實在中後期帶來值得期待的轉折,快速的敘事,不斷拆解的人物關係,確實頗有抽絲剝繭的韻味,也不難了解為何這次以洋蔥來形容故事的結構性,結尾的情緒釋放也很給力,現實與理想的距離就是有那麼一步無法跨過的距離,若將開頭稍微再精簡一點,我肯定會更喜歡。 【一貫的快節奏黑色幽默】 與前作相同,《抽絲剝繭》仍舊是一部以推理為骨架,滿懷諷刺的黑色幽默作品,雷恩強生結合了時下的疫情問題打造出一部節奏明快且敘事流暢,並玩弄起敘事時間,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體驗,在娛樂性與觀影體驗上不亞於前作,甚至玩出了新花樣。 但可惜的是,這次少了安娜德哈瑪斯或是克里斯伊凡這樣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去帶動劇情的轉變,整部電影敘事上雖然流暢,但卻少了點令人驚豔的轉折與伏筆,諷刺意味水準到位,但總覺得與前作相比少了點能拍案叫絕的一筆,感覺這次所有發展都在白朗的掌握之中,少了讓觀眾跟著白朗一起剖析真相的關鍵點,較為可惜。 【懸疑片?】 說起懸疑片,或許就會與縝密的犯罪手法,充分的不在場證明,難以想像的作案方式掛上等號,在這點上《抽絲剝繭》為我們展示了在懸疑這條路上,即便你用上的是破綻百出的作案手法,仍具備輕鬆脫身的能力。 「有錢能使鬼推磨」是我看這部電影時最直觀的想法,順便告訴你,有錢,還真的能為所欲為。 電影花了大量的篇幅來形容艾德華諾頓飾演的邁爾斯的富有程度,並一再的提醒我們眾人對邁爾斯的依附與諂媚,以及每個人背後的強力動機,但直到電影結束,除了邁爾斯外,我們對其他角色似乎很難有其他的印象,彷彿每個角色都只是為了彰顯邁爾斯的富有程度而存在的刻板印象,這使得整個角色關係過於平面化,除了與邁爾斯的交集外,我們難以理解角色與角色間的互相關係,讓整個故事有些索然無味。 當然,整部作品想諷刺的核心從未跑調,但過於聚焦的結果反而顯得整體除了諷刺與釋放

隔壁觀影-流量密碼《罪後真相》

圖片
雖然在收尾上我個人覺得不那麼漂亮,但「罪後真相」藉著電影故事,點出了大家一直都知道,但卻總是不願意承認的,人們就是喜歡看血流成河。 【一部引人深思的犯罪懸疑作品】 台灣近幾年出過許多有趣的犯罪懸疑作品,《罪後真相》突出的,則是他揭露了人們對於話題的狂熱與內心正義的不公正性。 故事講述七年前因被指控謀殺女友而入獄的體育新星張正義,在過氣媒體人劉立民到監獄進行訪問時,挾持逃獄,隨著事件的關注度提高,劉立民也為了流量站上逆風處,與張正義合作,挖掘七年前的真相。 【一位單純的殺人犯】 整部作品最純粹的角色,指標卻指向了大眾眼中的殺人犯張正義,他純粹的追求夢想,純粹的找尋真相,純粹的復仇,純粹的憤怒,回顧電影片段,我們竟能意外發現,張正義似乎始終是被操弄的角色。 被人為操弄的體檢,被命運操弄的入獄,被真相操弄的逃獄,被復仇操弄的追兇,被憤怒操弄的結尾。 因為純粹,才容易被控制。我們看到的張正義似乎很難處於一個冷靜的狀態,但說穿了,相較於有些老狐狸的劉立民,張正義或許才是整部作品中,自始至終都未能接觸到真相的受害者。 【一個掌握流量密碼的媒體】 走紅的滋味,有誰想放過? 我相信劉立民真的想完成妻子的遺願,我真的相信。 但我更相信劉立民是不想放過讓自己重返榮耀的機會,就像是他沒能說出的真相。 在很多時候,他的表現就像是個普通人,但從整起事件來看,劉立民反而是故事的最大受益著。 他獲得了企業千金販毒的證據、獲得媒體龍頭曾經是藥頭的內幕、獲得幫助無辜被害者翻轉真相、推翻司法不公的流量,這些龐大的資源,僅僅是用一隻腿骨折換來,老實說這真的太划算了。 很難說劉立民是個壞人,但也得承認,相較起張正義,劉立民並不是什麼好人,充其量是沒那麼壞罷了。 但那種抓住機會誓死不放的氣魄與勇氣,驗證了或許那些名利就是他該獲得的。 【一場大型社會實驗】 《罪後真相》電影探討了很多議題,老實說,有點太多了,當中不僅戳破了媒體中立性,更戳破了社會大眾偽善的假面具,為了流量,能做到多少,劉立民給了一個最好的示範,瘋子,才能成功。 製片黃棋帝、編劇葉乃菁夫妻檔與導演陳奕 甫 都非常了不起,《罪後真相》的故事宛如北宜公路一樣峰迴路轉.劇情的轉折與情緒上的轉換節奏都非常緊湊,張孝全繼《童話.故事》後又展現了一個慘酷卻又真實的社會樣貌,這似乎也讓人

隔壁觀影-少了點新意,多了點轉折《孤兒怨2:最黑暗的過去》/《Orphan: First Kill》

圖片
由伊莎貝拉·傅爾曼主演的《孤兒怨》系列睽違十多年迎來續作,但標題最黑暗的過去對比原文《Orphan: First Kill》似乎有些詐騙的嫌疑。 續作維持了前作的設定,但或許是因為整體的架構與節奏與前奏差異不大,又或是大家真的太熟悉愛絲特了,本片並沒有帶給我太多的驚豔感。 【到科爾曼一家前的愛絲特】 電影講述了愛絲特逃離機構,並被科爾曼夫婦收留前的故事,在逃離愛沙尼亞後,愛絲特偽裝成長年失蹤的孤兒混入毛厄羅娃家,與前作相比,本次的節奏顯得更為快速,少了詭譎的過程,反而營造出一種女性與成年人間的碰撞感。 茱莉亞·史緹爾的演技比起我第一次在《對面的惡女看過來時》看到她時更為精湛,但或許是大家太過熟悉愛絲特了,這次導演直接讓愛絲特以真面目呈現在觀眾眼前,整體感覺反而少了幾分味道,加上愛絲特的問題仍舊是會愛上作為自己父親的男性,這也讓整個故事顯得沒太多新意。 茱莉亞與伊莎貝拉的對手戲開頭是挺過癮的,但後面卻有點狗尾續貂的感覺,整體來說有些開高走低,差強人意。 【令人出戲的小細節】 《孤兒怨2》真要說我個人不太喜愛的部分,大概就是有太多令人感到有些荒謬的小細節了,包括愛沙尼亞的監護機構為何警衛跟瞎了一樣,有人躲在沒完全關上的毛玻璃自動門後都看不出來、放任一個有嚴重暴力傾向的患者在機構唯一的出入口處打掃、以及安排一個設定上是擊劍好手,實際上毫無建樹的男二給愛絲特練經驗值。 當然這之中還有太多令人感到詭異出戲的部分,但整體而言,沒能維持好愛絲特在設定上的強大狡詐確實有令整部作品的張力下降(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茱莉亞同樣飾演一個心懷鬼胎的狠角色)。 只能說這次的作品與其說是黑暗的過去,不如說是女人的戰爭,比較有趣的大概是看著向來操弄她人的愛絲特被當提線木偶操弄也是種全新感受,不過我本來還以為飾演哥哥的馬修芬蘭可以再「黑暗」一點,到底是我太污穢了,還是我跟導演對於黑暗的定義深淺有差? 【《孤兒怨2:最黑暗的過去》有超過前作嗎?】 很可惜的是,即便是知名IP睽違多年的續作,《孤兒怨2:最黑暗的過去》至今累積票房才200多萬美金,別說車尾燈了,可能連前作的引擎聲都聽不到了,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前作憑藉詭譎的節奏與愛絲特的狡猾迷惑了不僅是科爾曼一家,同樣迷惑了螢幕前的觀眾。 這次愛絲特直接赤裸裸的展現真實的自我,但在與茱莉亞的碰撞上火花又沒能達到預期的張力,最終成了一部雷聲大,雨點小的作品,與其

隔壁觀影-《輪到你了》劇場版與日劇版有何不同?/《あなたの番です》

圖片
時隔大半年,《輪到你了》劇場版 終於是在台灣順利上映,現場的票房看起來有些寒摻,以日劇的延伸創作來說,本片在懸疑小品的範疇中只能算是在及格邊緣,甚至一不小心就會被噴爛。 不僅在懸疑度與縝密性上有所欠缺,太多伏筆沒能回收,整體表現也僅能算是小品範疇,與日劇版前中期的環環相扣程度有明顯差距。 【劇場版與日劇版有何不同?】 《輪到你了》劇場版設定在當初日劇版的分歧點,也就是當初由田中圭參加住戶大會的話,事情會如何發展,整體可當作平行時空來看,舞台從公寓轉移到海上郵輪,雖然有少數新角色登場,但主要角色還是同一群人,性格上則有些微調整,像是野間口徹飾演的細川就完完全全成為了一個搞笑角色,田中圭的角色相較於日劇版也更加衝動與鑽牛角尖,連真兇的背景都有些調整,這些部分或許會讓日劇版的觀眾覺得有趣,也可能會感到怪異,這部分就比較見仁見智了。 在日劇版中,整部作品有整整20集的內容可以好好說好一個故事,在劇情結構與縝密性上前期都有不錯的表現,中後期才出現的角色也有足夠的時間塑造,這點反而成了電影版的一大敗筆,新出現的角色在這兩個半小時內並沒有被好好塑造,主要鏡頭仍舊放在公寓眾人身上,這反而讓許多與案件無關的小情節充斥在電影的瑣碎時間中,往往看似可疑或怪異的部分,在最後得到的卻是完全不解是甚至是隨便馬虎帶過的答案,這樣的體驗不免得令人感到有種被詐欺的感覺。 甚至在案件部分也沒能條列清楚,第一起案件跟被神影了沒兩樣,黑川的行為也沒被好好解釋,加上公寓角色在電影中的表現很多時候沒看過日劇版根本無法理解,這也成了《輪到你了》劇場版難登大雅之堂的另一主因。 【《輪到你了》 劇場版 真兇大洗牌】 《輪到你了》日劇版雖然結尾收的有些草率,但在前期的鋪墊上仍舊有不錯的水準,懸疑感也塑造滿滿,給人一環扣一環的緊張感,這是有充裕時間處理每個角色問題的一大優勢。 而電影版為了強調與日劇版不同走向一目的,不僅更換了幕後真兇,其目的更是令人摸不著頭緒,無論是動機或是手法都粗糙到不可思議,老實說我是真的沒想到,這已經不是沒給你線索的程度,這推理等級簡直跟柯南沒兩樣。 當然舞台從公寓轉移到海上郵輪,在手法上也多少借用了海洋元素,但手法同樣粗暴直接,頗有這就是設定,給我吞下去的粗魯感。 唯有多重兇手這點仍算是優點,但懸疑作品兇手不止一位的設定可說是被用到爛了,加上前兩起案件算是合理但缺乏細節,第三起案件則是太過粗暴

隔壁觀影-血漿橫飛的奪命之旅《售命》

圖片
說到人命的販售這個題材,不由得令我想到 2020 年的電影《販膚走卒》,但相較之下,《售命》整體顯得更為輕鬆,試圖用荒誕的劇情與腦動大開的黑色幽默吸引觀眾注意,但在當中又埋下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讓整部作品顯得更有話題性,飛濺的血漿,肉體的碰撞,都讓劇情的節奏如同飆火車般轉瞬即逝。 【錯綜複雜的劇情糾葛】 《售命》的劇情講述傅孟柏飾演的厭世保險員阿良,每天活的庸庸碌碌,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某天在公車上撿到三島由紀夫撰寫的《性命出售》,異想天開的打算將自己的性命也如同拍賣般來個跳樓大拍賣。 但本來無人問津的阿良,卻在販售性命時,變得炙手可熱,生技公司的美艷 CEO 、生活困苦需要幫兒子換心的鄰居單親媽媽、想拿要阿良拿命執行任務的王老闆,每個人都爭先恐後的想要阿良的命! 可命就一條,父母還在王老闆的殺手手上,阿良該如何成全每個人的願望,全身而退呢? 【節奏飛快,血漿飛濺】 電影《售命》本身劇情錯綜複雜,每一條支線間又有穿插交錯的節點,很容易上個廁所或是看個手機的時間,檯面上的局勢就大洗一輪,電影標題雖然為《售命》,但更多時候是要觀眾去體會到生命的脆弱性與美好,就像是李銘忠的台詞所說的「當生命都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時後,那還有什麼好怕的?」 而在各路人馬爭奪阿良生命的同時,警察、黑道紛紛加入這場已經夠亂的爭鬥中,這也讓整部作品血漿四溢,如果你本身有血液恐懼症的話,看這部電影時可能要稍微繃緊神經。 【《售命》演員陣容強大】 電影《售命》找來金鐘視帝傅孟柏、戲劇女神曾之喬、金鐘女配蔡淑臻、大馬視帝李銘忠當中無論是曾之喬擔綱單親母親濃烈母性的演技,或是李銘忠的狠辣演出,都會令人由衷佩服,而蔡淑臻除了發揮自身優勢,大演情慾性感橋段,在電影前後角色給人的印象也有所改變,令人驚豔。 而傅孟柏演出的頹廢男形象也是過去少有的,角色從消沉頹廢到後期充滿生機,整體改變幅度顯得更有人性話,讓人對阿良這個角色能有更多的投入與認同感。唯一不能認同的就是戲中傅孟柏與曾之喬和蔡淑臻都有火辣演出,令人有夠羨慕。 【《售命》沒有遺憾嗎?】 可惜的是,《售命》仍舊有不少缺憾,當中無論是劇情結構上的嚴謹性,或是在角色轉折上的一些鋪陳方面,都有些缺憾。 此外,在有趣與懸疑之間,平衡較沒抓好,如果能像是《詭扯》一樣將黑色幽默發揮得宜,會令整部作品更顯得幽默有趣,令人

隔壁觀影-白羅推著走《尼羅河謀殺案》

圖片
有些演員並非有著出色的演技,迷人的口音或是渾然天成的戲骨,只要一張漂亮的臉蛋就能為她帶來票房。 當然,這指的不是蓋兒加朵演技不行,我是在羨慕她的漂亮臉蛋。 但即使是有著蓋兒加朵的漂亮臉蛋,也難掩《尼羅河謀殺案》本身的短版 《尼羅河謀殺案》作為白羅的經典名案之一,我們就不去探討當中的懸疑性,畢竟如果要魔改,翻車可能性是蠻大的,按照原著去呈現的話,至少保證了邏輯的嚴謹與合理性。 對於常看推理作品的人來說,《尼羅河謀殺案》並非是什麼出色的懸案,或許是因為有更多出色且特別的案件作為前車之鑑,才能令人早早就看出那一絲破綻。但對于沒那麼常看推理作品的人來說,《尼羅河謀殺案》絕對擁有充足的邏輯與動機能讓妳充份理解整個案件的經過。 《尼羅河謀殺案》在上映前就以「燒腦」、「曲折離奇」等標題吸人眼球,但實際表現上,卻難以令人深陷其中。 對我來說,懸疑作品的魅力在於將一群各有動機,符合犯案手法,並具備犯案能力的嫌犯,透過小細節或是劇情抽絲剝繭,找到那一絲破綻,每每看到自己的推論或想法被推翻,從有種「什麼!」的過癮感,又或是在完全沒法猜到兇手的情況下,透過主角之口說明脈絡與動機的驚艷感。 但《尼羅河謀殺案》兩者都難以達到,我們無法像白羅一樣在腦中辦案,劇情中雖然有留下一些線索,但說實話也有些破碎,加上過多的解釋性對話,讓人難以對破案的過程感到興奮,反而有種本該如此的套路感。 當然演員的出色毋需多言,即便我們接下來恐怕有很長一段時間看不到 艾米漢默,但他飾演的渣男還是挺到位的,就連他的神情都能讓我相信,他就是空有一張帥氣的臉龐,難以擔當白羅的對手。 蓋兒加朵自然還是很美,即便沒辦法展現出像是《神力女超人》這樣的氣勢感,但就像我開頭說的,很多時候一張漂亮的臉蛋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這樣的情況不會只能套在克里斯漢斯沃的身上而已。 當然艾瑪麥基的演技也令我有些吃驚,在《性愛自修室》中,我一直覺得她的大眼睛會是她在傳達給觀眾情緒時的有利武器,而《尼羅河謀殺案》當中她確實也透過那近乎痴狂的眼神,詮釋了一個深陷愛情的女人能做出多少犧牲,當然,經驗的不足也讓她在中間一度掉線,不過好在結尾她還是展現了應有的態度,過於莎士比亞的橋段我們就不提了,至少在心機與瘋狂上,我認為 艾瑪麥基是合格的! 一流的演員,二流的懸疑感,這大概是我對《尼羅河謀殺案》最真實的感受,我本人沒看過這本書的原著,但如果連沒看過原著的觀眾都難

隔壁觀影-《看不見的殺機》,如果給盲人一把槍

圖片
如果將《看不見的殺機》當成一部喜劇片來看,肯定能將這部片拉高好幾個檔次。 一棟豪宅,三個歹徒,三更半夜,一個盲人,噢我說錯了,是一個盲人神射手!這樣的組合通常不是格外血腥,就是令人意外,而《看不見的殺機》明顯屬於後者。 【《看不見的殺機》是什麼樣的故事?】 一為前程似錦的少女滑雪選手蘇菲,因為先天的問題而無法與正常人一樣享受光明,逐漸失去視力的她拒絕了成為盲人滑雪手的機會,反而倔強的做起為有錢人看家的工作。 這樣的劇情走向與人物設定通常會描述這名少女經歷了磨難或是受到了激勵,在身殘心不殘的情況下仍沒有放棄熱愛的滑雪而感動人心的故事,不過《看不見的殺機》當然不是這樣的作品,他的劇情發展不僅不會令人犯睏,反而是不斷突破觀眾的想像與三觀,甚至讓人開始有點可憐那三個在深夜闖入這棟豪宅的歹徒,開始懷疑看不見的到底是主角蘇菲,還是誤入殺陣的三人組。 【電影情節取自於現實】 而女主角蘇菲當然也不是像夜魔俠一樣凡事自己上,否則這個 IP 就該被迪士尼收購了,蘇菲在日常除了靠自己的摸索外,也會打給自己的男性友人確認周遭環境,更透過「 See for Me (幫我看)」這款 APP 上的善心人士協助自己,這是一款特別設計來協助盲人的 APP ,這款 APP 能幫助使用者快速找到在線的協助者,透過手機鏡頭與通話來幫助盲人解決生活上的不便,也是因為這款 APP ,蘇菲才能結識劇中的另一名女主凱莉,並在身受危機時透過凱莉的幫助,順利找到一條生路,甚至逆轉大局,反殺全場。 有趣的是,我特意上網搜索了一下,這樣的 APP 在我們的生活中確實存在!丹麥團隊製作的「 Be My Eyes 」是一款於 2015 年就上架的 APP ,主要功能正是透過鏡頭給予視障人士協助,使用者只要啟動程式,程式將會自動按照時區、語言配對合適志工,進行語音通話。目前這款 APP 已經在 150 多個國家上架,並有多達 180 種以上的語言系統,加入的志工也多達 550 萬人,使用這款 APP 的盲人朋友也超過 37 萬人。 這款公益 APP 更讓這個僅僅只有 15 人的小團隊榮獲 2021 年 Apple 設計大獎中的「社會影響力」獎項,影響深遠,如果希望能幫助視障人士的朋友,也可以透過 Google Play 或是 App Store 下載這個 APP ,該程式也提供繁體中文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