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愛情片」標籤的文章

現實的模樣《愛》/《Love》

圖片
  探討愛情,一直是各類影視作品長年來熱愛創作,也廣受觀眾喜愛的題材。 無論是《六人行》或是《追愛總動員》,都讓我們看到了有關於愛情不同的模樣,而《Love》這部作品,以最真實的約會交往為主題,創作出短短三季,卻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即便放到現今來看,當中都有許多值得探討與借鑑的觀點。 在認識這部劇前,先聽首歌吧。 【充滿魅力的主角】 《廢柴聯盟》是我認識吉莉安·雅各布斯的唯一一部作品.如果說她在《廢柴聯盟》中展現的是執著與瘋狂,那在《Love》中,她飾演的米琪除了瘋狂外還展露與之相反的脆弱。 而男主角保羅·魯斯特則有著靦腆卻真摯的笑容,每當他飾演的葛斯露出那真摯的眼神時,總能從中看到他的執著與單純,但也因為這份單純,讓他無論在職場與情場都是跌跌撞撞。 故事主要述說兩人從相識到相愛的全部過程,無倫是米琪或葛斯,在看似尋常的表面下都有著截然不同的缺陷與美好,性愛成癮、路怒症、情緒失控、酗酒、控制狂、渴望被關注……兩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圈,卻也有著各自生活上,情感上的問題。 從第一季的相識、第二季的相處、第三季回歸了相識這一問題,兩人在互相認識的過程中,最終也需要更加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的脆弱、認識自己的不足、同時也認知自己美好的一面。 兩人的相戀可說是顛沛流離,雖然許多人認為其劇情架構有些鬆散,時常為同樣的問題爭執,但在這反而是吸引我的巧思,試問在情侶相處中,誰沒有因為同樣的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火過呢? 大到時間觀念、家庭價值,小到上廁所放不放馬桶蓋、假日睡到幾點起床,這些生活中的瑣事,才是爭執引爆的關鍵點,在這點上,葛斯與米琪的爭吵,似乎也能夠理解了。 甚至越是了解兩位主角,越能看到主角身上厭惡與可愛的地方。 葛斯的優柔寡斷,自以為是、米琪的勇敢,執著,放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點,都成了或利或弊的雙面刃。就像是我有時真的是很想給葛斯一巴掌,有時又覺得他的付出令人心碎。而吉莉安·雅各布斯飾演的米琪更是讓人看到了一個在成長過程中傷痕累累的女性能如何堅強,又如何令人憐惜。   【迷人且心碎】 如果說《追愛總動員》的本質是「相信」,我會說《Love》這部劇的本質是《心碎》這份心碎與其說是毀滅性的,不如說是破而後立,將傷口狠狠的撕開,戳破膿包、抽乾瘀血,刮除爛肉後,重新縫合的過程。 痛,卻必要。 《與龍共舞》中,葉德嫻對張敏說「女人一輩子總會笨那麼幾次。」放在現在來看似乎有

印度女孩的逆襲《好想做一次》/《Never Have I Ever》

圖片
青春度滿點的校園作品一直是我放鬆時的好選擇之一,而最近意外發現的《好想做一次》不僅結合了美國高中生青春、瘋狂又熱愛自由,展現自我的特點,同時也觸碰了家庭關係、宗教認知、自我探討與PTSD、酷兒等議題,內容之豐富,節奏之明快,絕對是我個人會推薦的校園生活類喜劇類型。 作品本身講述印度裔的美籍高中生 迪薇·威舍庫瑪 的校園生活,在高一失去父親後,她與小夥伴一心想達成自己心目中期許的模樣,與校園男神派克斯頓來一場眾人稱羨的完美愛情,打敗課業上時時與她作對的死對頭班,並盡己所能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 【少數族群的精緻陣容】 作品本身的一大特點在於,主要角色群有絕大多數來自於少數族群,日裔美籍,亞裔美籍,印度裔美籍,深色皮膚的理科女性與酷兒運動員族群,這陣仗堪比文化大熔爐。 而這樣的文化組成也成為本劇的一大看點之一,文化間的碰撞議題與印度濃厚的宗教色彩成為推動劇情的一大助力,這些元素也讓該劇在撥出後收到了諸多正面的評價,被認為是好萊塢塑造南亞角色的分水嶺,並打破了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 【標題的巧思】 《好想做一次》的原文片名為《 Never have I ever 》,每一集的標題都是「 Never have I ever......XXXXX 」,這或許會讓許多跟我一樣愛看美劇的朋友有種熟悉感。 Never have I ever 是一種非常熱門的一種 drinking game (飲酒遊戲),玩法是每個人輪流說出自己沒有經歷過但非常瘋狂的事,譬如「我從來沒有跟朋友的家人親熱過」、「我從來沒有試圖逃離警察的攔截」、「我從來沒有因為好玩按過火災警報器」等。而這時現場如果有人做過這種事,他就必須喝下一杯酒。 而這樣的語法成為了《好想做一次》每一集標題的巧思「我從來沒有 ……. 好好道過歉」、「我從來沒有 ……. 背叛朋友」、「我從來沒有 …… 擺脫處女之身」、「我從來沒有 ……. 覺得自己像個印度人」,這些都是每一集的標題,也都是每一集的主題, 這些瘋狂或許會更加堅定迪薇的瘋女人設,但同時也讓人注意到,正是這些「我從來沒有 …… 」,恰恰組成了每個人內在最大的渴望,而在最後一集迪薇父親的再度出現,我個人認為一方面暗喻著迪薇「從來沒有 ……. 忘記父親」、同時也「從來沒有 ……. 嘗試過與父親道別」。 【瘋女人設】 女主角迪薇的瘋女人

皮克斯的枷鎖《元素方城市》/《Elemental》

圖片
皮克斯的作品,陪伴了多少人的成長? 《玩具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海底總動員》、《可可夜總會》。在這些作品當中,有多少作品帶來了歡笑,帶來了淚水,帶來了感動,帶來了榮耀,但在無形中,似乎為頑皮的跳跳燈,套上了一道道枷鎖。 【電影 本身】 《元素方城市》本身優秀嗎?這是無庸置疑的,但他”夠”優秀嗎?這似乎就成了自由心證的問題,至少在我看來,《元素方城市》並不能成為皮克斯偉大里程碑的一塊,但要說他是流水線的產物,卻又有些殘酷。 故事本身講述了由元素構成的世界,風火水土都有十分鮮明的個性,卻也並非相處融洽,其中又以旺盛熱情的火族最被排斥。 表面上來看,這似乎猶如元素版的《動物方城市》或是《羅密歐與茱麗葉》但實則上則討論了種族歧視與移民問題,甚至多少帶到了種族本身的信仰與獨特性,但最大的問題在於,在能夠探討如此多問題同時,皮克斯選擇用最傳統,最安全的方式去完成這部作品。 我們能感受到火族的易怒、奔放,也能感受到水族的多愁善感、但風族的特色呢?土族的特色呢?在電影中,這兩個種族似乎淪為了陪襯,而失去了光彩。 劇情過於容易預測?這從來不是問題。 在《玩具總動員》中我們難道看不出胡迪與巴斯會成為朋友? 在《天外奇蹟》裡,誰不知道小羅肯定能融化卡爾冰冷的內心? 在《Cars》中,難道大家猜不到閃電麥坤會虛心蛻變? 劇情的走向在我看來並非是個問題,但《元素方城市》的故事本身並不能讓我感受到衝突,家族間的衝突過於薄弱,角色對自我的徬徨過於單調,文化間所塑造的對立性也過於善良,這反倒成了拖住了《元素方城市》的泥沼,大大降低了整部作品的可看性與教育意義。 【皮克 斯之壁】 長年產出優異作品的皮克斯,在我看來與宮崎駿工作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名作滿天,同樣獲獎無數、票房耀眼,但最大的問題在於,身為皮克斯/宮崎駿,你只能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打造出更好,更出色的作品。 這樣的作品並非是之於公司本身,而是對於觀眾,對於消費者來說,品牌端出的成果不進則退,沒辦法創造更好的作品,似乎就成了創作者本身的不思進取。 很病態,卻又格外殘酷真實。 《元素方城市》很差嗎?不,他絕對不差,在配樂,在劇情結構,在故事設計上,他都是不錯的作品,但卻因為「皮克斯」三個字,從「不錯」變成了「不夠」,這樣的風向,是否也成為了品牌的原罪之一? 【一點私人的 小抱怨】 不曉得有多少人跟我一樣,對於電影的翻譯問題一直是又

硬湊《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

圖片
青春愛情電影我覺得一直是台灣電影的強項之一,《小幸運》、《那些年》就不說了,而杜政哲擔任編劇的《迷失安狄》也是開拓思路的作品,這樣資深的編劇能怎麼表現青春男女的小情小愛?確實令人有些好奇。 【能說得太少,想說得太多】 這部電影上映時,我特別去 Dcard 先看一下網友分享的故事原貌,當時我心裡浮現的念頭是,就這點內容,到底怎麼拍成兩個小時的電影,後來我才知道早有小說存在,但即使如此,我心中卻有個警鈴大響,讓我直到 MOD 上架了,才在小螢幕上看到這部作品。 故事其實特別簡單,一個叫項微心的女孩很愛吃,愛吃到吃了自己校花朋友方琦然收到的愛慕者早餐一整年,最後發現跟送早餐的男孩陶宥全其實是送給她吃的,兩人最終在一起的故事。 就這點內容,要怎麼搞出兩個小時的片長,我也很疑惑,電影交給我的答案就是,支線狂開。 項微心的家庭支線,開。 陶宥全的家庭支線,開。 方琦然的感情支線,開。 男配角張元碩的感情支線,開。 家庭關係、 LGBT 元素、隔代教養、青春期對未來的憧憬,整部電影幾乎把能講的都講了,該講的卻沒講多少,如果拿掉除了影響男女主角情感關係戲份的話,整部作品很有機會能縮到 70 分鐘上下。 什麼議題都沾一點的作法,讓整部電影顯得特別發散,甚至讓人感覺該說的有些不清不楚。 項微心的家庭關係是怎麼處理的?陶宥全的奶奶與媽媽為何會有爭執?這些與兩人關係較為密切的劇情似乎都只說了一半,其他全憑觀眾去想像,最終交出一張大家都幸福的答案卷,即便這是部青春作品,但整個故事也太過模糊且童話。 【不要去找太強眼的配角】 這話我記得在《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曾說過,沒想到《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又出現了一次。 李沐是個很棒的演員,她在《青春弒戀》、《誰是被害者》中都有不錯的表現,但你一把陳淑芳放在她旁邊,李沐的光芒幾乎被整個掩蓋住了,整部電影我記住的不是李沐的哭戲,不是李沐與未來的對話,是醫院中陳淑芳的竊喜,那種口是心非的感覺展露無疑,更別說大霈、劉品言、林柏宏也都實力出眾,被這些演技派夾殺的周興哲淒涼程度與當初的艾怡良沒差多少,首此擔綱男主角就享受到這種震撼教育,是福是禍真的是各自品味了。 【取捨很重要】 《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整部電影塞進了非常多的角色,就連長大後的項微心都塞進了兩個版本,導致於整個故事十分發散。

隔壁觀影-人生需要喜劇,《愛情需要編劇》/《ใจฟูสตอรี่》

圖片
談起泰國浪漫愛情喜劇,不曉得有多少人跟我一樣腦袋中第一個浮現的是 10 年的《初戀那件小事》,雖然是一貫的醜女大翻身套路,但泰國電影如同日式吐槽、美式冷笑話一樣,總有一股專屬於泰國電影才有的誇飾笑果,這也讓泰國電影即便是恐怖片也能或多或少融入喜劇元素,而這種效果,放到愛情喜劇,似乎也是再洽當不過的選擇。 【人生充滿悲劇,只好來個編劇】 《愛情需要編劇》故事以編劇故事為開頭,延伸出五段愛情喜劇,每段故事都是開放式結局,有些是小品愛情,有些過度浪漫,也有些帶有科幻元素,整體而言,都是偏向輕鬆觀賞的小作品。 比較特別的是,《愛情需要編劇》中的故事善用了一些疫情下才會出現的元素。居家隔離、口罩、封城,當這些元素出現在疫情仍未離我們太過遙遠的現在,總會勾起一絲絲的認同感。 電影以男主角的編劇身分為出發,帶出的故事雖然有些過度浪漫,有些又過於科幻,但也能以劇情創作進行帶過,雖然有些暴力,但我個人覺得還算是挺聰明的方法。 【泰國版《愛是您·愛是我》】 我不知道泰國過去有沒有這樣愛情小品集結的作品,但無論是 03 年的《愛是您·愛是我》又或是後來的《滾石愛情故事》、《全城熱戀熱辣辣》等作品,這類愛情小品集結型的電影其實不少。 這種小故事合集型的電影在我看來有著幾個優點,透過多個故事,能滿足不同觀眾對於「浪漫」的需求,無論是英雄式的、青梅竹馬式的、巧合式的甚至是浪子回頭式的,每個人對於理想中的愛情想像或許都有所不同,但這類的作品好處就是能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你不喜歡《戀夏五百日》的夏天?那就送你《麻雀變鳳凰》的薇薇安。 你覺得《紐約愛情故事》無聊?那或許能試試《全民情聖》的格調。 總之,盡量滿足不同人對於愛情的想像與對浪漫的憧憬,是這類作品的優勢之一。 但同時,這類作品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大多數角色的刻畫都流於表面,由於篇幅問題,每個角色都較難獲得更多的描寫,多為成就浪漫的工具,在這點上《愛情需要編劇》透過描寫故事的編劇本人去做處理,不僅充當了故事與故事間的轉折,也一步步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故事,雖然這種手法會顯得編劇本身故事有些零碎,但確實多少將放飛自我的浪漫拉回的現實。 【一部不會吵架的電影】 《愛情需要編劇》就像是那種你與伴侶、閨蜜或是差一步的對象,交誼匪淺的友人可以一起去欣賞的作品,每個人都能去尋找更傾向於自己理想的狀態與情節,在

隔壁觀影-可見的未來《餘命十年》/《余命10年》

圖片
如果可以,你會想看到自己的未來嗎? 即便未來一片黑暗,充滿絕望與無奈,你仍願意.苟延殘喘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嗎? 【《餘命十年》,作者的真實故事】 由小松菜奈和坂口健太郎共同主演的《餘命十年》,講述罹患不治之症肺動脈高壓的患者茉莉在20歲就得知自己僅剩十年的壽,面對生命與病魔共存的十年點滴,同時也是作者小坂流加的真實經歷。 該書於2007出版,並於2017年再版,加入了更多面對病魔時的絕望與無奈,在電影中能看到小松菜奈在面對人群與家人時展露的溫暖笑容,與獨自在桌前擺放藥盒的寂寥呈現顯著對比,也透露出無法與人分享自己內在的害怕與無力的心境。 原作除了茉莉與阿和的情愫外,更花了大量篇幅講述茉莉與家人共同面對死亡與病痛的情境,而電影中松重豐那深沉而又堅強的背影,婉美襯托出身為一名不善言辭的父親,所能表現出來的關心與日本社會所賦予男性的高大形象。 電影中茉莉唯一一次的爆發,與其說是對著家人宣洩,更像是對著自己與命運進行宣洩,怒罵著這十年間壓抑在內心的孤獨,怒罵著成為家人負擔的自己,而在釋放過後的那聲「ごめん(對不起)」聽起來是多麼的無奈與寂寥。 【如果可以,請拿我進行人體實驗吧!】 在電影中,對生命不抱希望的茉莉,對主治醫師提出了希望能奉獻自己的餘命,盡到最大的效益這樣的想法。 早在拿到那台DV的那刻,茉莉早就知道自己的未來,即便一直都知道特效藥是自己與醫生間的玩笑話,但仍用笑容進行回應。 淡泊無味的人生,真的平淡的不如死亡,在看到姊姊出嫁時的幸福,以及蹲在廁所時聽到的閒言閒語,都時時提醒著茉莉,那些都不存在於自己的未來。 大口喝酒,在居酒屋吃著炸雞、比薩、串燒、抱著馬通混雜著淚水與嘔吐物,這樣的放肆,也不被允許存在茉莉的生命中。 而那些不被允許的事項,在全都做過後,茉莉笑著說出「如果我這條命,能為與我有共同遭遇的人做出一點改變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 那時的笑容,竟仍是那麼的溫暖,暖到令人鼻酸。 【如何評價《餘命十年》】 《餘命十年》是一部很日系的作品,當中的內容與鋪陳不難令人聯想到《戀空》、《一公升的眼淚》等作品。 但藤井道人不愧是日本新世代的新銳導演之一,在整部作品情節的掌控與情緒的飽滿度上都可說是無可挑剔,加上電影中數場美如畫的長鏡頭定格畫面,都能不斷強化主角茉莉的生命美麗但脆弱的印象。 若以甜品來說,《餘命十年》如同水信玄餅般美麗而透明,本體平淡無味,但透過優秀的配角

《黑特冤家》上班嘴砲,下班打炮

圖片
情人節的來臨,似乎也在預告著愛情片的檔期。今年的愛情片檔期不僅有《娶我吧!》,《幸福知音》等文青愛情片領銜,還有重製板的《 BJ 單身日記》讓你重溫昔日感動。 如果喜歡日常一點的辦公室戀情,小品喜劇《黑特冤家》會是不錯的選擇,享受一下露西海爾與奧斯汀史托威爾甜到不行的嘴砲互動與肉體碰撞,讓你度過一個有愛有砲的情人佳節! 【《黑特冤家》是什麼樣的電影?】 《黑特冤家》講述辦公室秘書露西與同事喬許平日在公司中往往是針鋒相對,但在背後,兩人卻都對彼此暗生情愫,俗話說的越吵感情越好恐怕就是這樣的情況。透過一次次的互動,兩人也對彼此的認識進一步加深,露西漸漸發現喬許也不是那麼的冷漠制式,更開啟了上班嘴砲,下班打炮的互動模式。 老實說,我第一眼看到露西海爾時,總有種年輕時賽琳娜戈梅茲的錯覺,結果一查,我的天,她年紀比賽琳娜還大!果然好的妝容是女人的拿手武器。在電影中,雖然露西偶爾會透露出一絲傻氣,但在床上時卻又展現了小巧女孩的性感。她與喬許將近 30 公分的身高差不僅沒有讓兩人在床戲與吻戲上有著不協調感,反而成了劇中兩人激情畫面時的有利條件,看著喬許將露西抱起來時的那種力量與征服感,確實會令不少人有怦然心動的感覺! 【藝術與商業的火花】 在電影中,露西與喬許之所以會相遇,是因為兩間公司的合併導致的人事變動,而電影中也或多或少透露了,在這個流行文化當道的時代,文學的美好已經逐漸無法抵禦資本主義的侵襲,現在呼風喚雨的,除了懷抱夢想的實踐家,更多是以數字為主的資本家,藝術的市場正在受到壓迫,而欣賞文學的人也正在縮減。 好在,美好的事物總是能夠被人記憶的,看似冷酷的喬許,卻並非如同他的老闆一樣只看數字,不看內容!流行或許能被取代,風潮可能隨時改變,但藝術的美好與感動卻值得一再被提起,重新賦予新的定義!這也許就是許多人眼中經典難以被取代的特質之一吧! 【《黑特冤家》需要進戲院看嗎?】 老實說,《黑特冤家》是一部輕鬆有趣的小品戀愛喜劇,當中的樂趣與甜蜜感即便不透過大螢幕,我認為仍能有所感受。當然,透過大螢幕傳達出來的人物情慾肯定是更加濃厚的,但考量到目前電影院再度禁止飲食,以及疫情問題,如果希望能舒服地窩在沙發上與另一半一起享受這部電影,甚至實踐電影情節的話,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看了不用負責的IG 需要點讚支持的影評粉專  

《来世ではちゃんとします2》/《下輩子我再好好過2》說好規則,都別受傷,好嗎?

圖片
《下輩子我再好好過》絕對不是一部傳統的愛情喜劇,光是女主角小桃那五個砲友的設定,以及不同於一般愛情的價值觀,就已經註定這部作品會是內田理央未來仍舊被不斷提起的代表作之一,老實說我甚至沒想過這部片居然能出第二季! 【除了情慾,更探討社會】 《下輩子我再好好過 2 》中除了延續了前一季的價值觀與人物設定,也讓桃谷與松田這對官配 CP 的關係有了些許進展,對於我們這些影迷來說,也算是有好好發糖了。 延續了人設的《下輩子我再好好過 2 》,仍舊維持每集 2 個小故事的節奏,不過除了探討性愛與個人的愛情觀,這次更提到了逼近 30 歲的男女內在對於婚姻的看法與恐慌,以及更加深入的探討每個人心中的愛情與價值觀。 渴望被愛,但又害怕受傷的桃谷。 無性無愛,但無法跳脫社會框架的小梅。 滿身故事,勇敢向前的松田。 跌跌撞撞,苦惱纏身的林。 交易愛情,卻內在空洞的檜山與心心。 每個人在這看似遼闊的東京,卻都委身於一個小小的牢籠,寂寞與徬徨席捲著生活,在每個孤單無助的深夜,想要枕邊有一具溫暖又帥氣的肉體,也是人之常情的對吧! 即便滿身傷痕,即便強忍淚水,寂寞的人們,仍需要強顏歡笑,面對每一次的分離,就算思念,就算沒有結局,但那微小又飄忽的可能性,卻是能面對每一天的能量來源! 我們與工作室的眾人沒什麼不同,若真要說差異,頂多是用不同的手段逃避罷了。 【更多的可能性,更有看點的發展】 這次除了工作室的五名角色外,甚至對於桃谷的砲友 A 軍與 E 軍,以及松田的砲友亞子都有所著墨,他們代表的同樣是這個世代人們內在對於愛情的惶恐,不同於人的癖好與內在,如同潘朵拉的寶盒,若在大眾面前揭開,後果難以衡量。不過也因為新角色的戲份,導致這次林與凪這條線的戲份大大縮減,算是少數較為可惜的地方,多出的則是較為常見的設定,純情男與泡泡浴女的交流,雖然性格差異頗大,但這樣的狀態在檜山與心心身上已經能夠看到,難免讓人感覺有點多餘,但看到林痛哭流涕的狀態也是挺有趣的,就當是林的桃花期到來好了。 而無論是林與凪、檜山與心心,又或是桃谷與松田,每一對 CP 都在這一季有了更多的進展與可能性,甚至連小梅都加入了 CP 黨爭,看來成為景觀植物的日子也是不遠了,這些元素也讓人對於這些角色間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期待。 有意思的是,雖然《下輩子我再好好過 2 》的題材與日本社

隔壁觀影-有些中二,一萬年也不會變《月老》

圖片
九把刀或許不是最好的導演,但要說到中二,這人肯定榜上有名。 《月老》與《打噴嚏》類似,都是在愛情中帶點玄幻元素的喜劇類作品,這部作品我沒看過原作,但又覺得死後的世界觀架構十分有趣,念珠的設定也頗有意思,害我想起過去十分喜愛的都市恐怖病系列,不知道完結了沒,還有殺手系列,在這些作品中,九把刀都展現了很有趣的世界觀,要說到架空世界,九把刀的世界觀確實都挺有趣的。 【月老好看嗎?】 說回電影,《月老》整體給人的感覺有些不上不下,人鬼戀題材不新奇,但眾多月老將牽姻緣這檔事這當成比賽也是蠻有趣的,當中有很多九把刀式的笑點,放在柯震東身上也是毫無違和感,每次這兩人合作,總讓人感覺柯景騰又回來了。 而王淨則是陪跑全場,與《瀑布》的內斂堅強不同,王淨展現了自己也可以瘋癲搞怪,喜怒哀樂全寫在臉上,敢愛敢恨的性格也讓人感到討喜。 【國片的特效擔當?】 今年《月老》拿下金馬的最佳視覺效果,撇除劇情,九把刀從以前就很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做出許多嘗試,加上他的作品多半都有點奇幻風格,也讓他在作品的特效表現上放了更多心力。 無論是這次的《月老》或是之前的《打噴嚏》,都能發現其團隊在特效表現上的用心。而國片確實在特效領域上的嘗試也較少,這也讓九把刀作品在特效表現上更加搶眼,黃沙的流動,紅線的碎裂,黑氣的纏繞甚至是武打場景的轉換,可以看的出來比《打噴嚏》還要進步不少,也希望這樣的特效品質能帶動國片在特攝片的領域有更多的嘗試吧。(雖然很燒錢) 【有狗就給讚】 《月老》令我意外的大概是阿魯的部分,能逼出我眼淚的也是阿魯的部分。從片尾就可以看的出來每個工作人員與演員都是熱愛動物的人,但用狗狗來推動劇情真的很棒,阿魯的幾次笑容都令我感到溫暖,或許是因為我是犬派,所以看到狗狗格外開心。 《月老》憑藉出色的特效水平與有趣的世界觀打造出一部奇幻愛情喜劇,但融入了鬼頭成的支線以及一部分對於輪迴的個人解讀這些部分就是見仁見智看每個人能否吞的下去了,但如果是單以休閒小品來看,我認為還是可以的。 看了不用負責的IG 需要點讚支持的影評粉專

隔壁影評-水泥叢林的動物法則《鱷魚》

圖片
從毒蟲到演員,從柯景騰到俞大偉,從陳妍希到李心潔。柯震東這些年已經從一個上課打手槍的屁孩成為一個為珍貴事物開槍的男人。 但在水泥叢林的動物法則中,他即便是鱷魚,也仍舊是最脆弱,無助,與容易被拋棄的那個。 一齣看似愛情,實則社會側寫的電影,《鱷魚》傳達的不是什麼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勇氣,而是在叢林中每個人的角色地位,與洗不清的社會標籤。 《鱷魚》描述著剛出獄的小魚透過昔日大哥劉主任的協助,在議員辦公室重新生活,但一塊沒水的農地,一個不肯放棄的農民,打亂了他想要好好重新生活的計畫,一次又一次,緊緊的咬著彼此不放。 我自己認為把柯震東放在這部電影中很可惜,其實這些年來,很多地方都可以看的出他演技的成長,從走路的姿勢,到角色的情感釋放,柯震東都有顯著的進步,但跟這部片中的其他人放在一起,仍舊是稍有不足,尤其是巫建和在這部片中也有些戲份,過往《陽光普照》巫建和也扮演過更生人的角色,難免會將兩人拿來比較,而兩人一外放一內斂的的比較下,我自己是更喜歡巫建和的表演方式的,更別說劇中還有李康生這個大魔王,與李康生對手戲時,可以很明顯感覺的到柯震東經驗與氣場上的不足。 【誰才是《鱷魚》?】 小魚在劇中的綽號是鱷魚,而巫建和的角色綽號則叫河馬,個人覺得後者比較合理,河馬的咬合力高達上千公斤,超過大多數鱷魚,而巫建和的角色在穩定度與狠度上,明顯也感覺的到高於小魚。 劇中對於鱷魚的理解是,咬住了,就不放開,所以柯震東咬住了李心潔,不願意放手,為她豁出一切,可我看到的,卻是其他人對於自己所重視之物咬得更緊,更用力。 李康生咬住的,是利益,土地的利益讓他請願趕走自己負責選區的選民,官商腐敗一覽無遺,而讓他鬆口的,是小魚的直 拗不放。 李心潔咬住的,是土地,擋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在最後的一幕也可以發現,李心潔就是那種都更時唯一的釘子戶,惹周遭生厭也是情理之中,而讓他鬆口的,同樣是小魚,讓他看到了比土地更重要的東西。 小魚咬住的,則是那對於「日常」的渴望,想要撕下標籤,與李心潔簡單談戀愛,被周遭接受,拋棄過去的那種渴望。 但可惜的是小魚的模板如同社會上常見的階級複製,不負責任的長輩,讓自己的孩子失去選擇的權利,無論是入獄前的自己,或是假釋出來的自己,都是人家可以隨手拋棄的棋子,只能聽命行事,拼命抓住一切能被認同與肯定的機會。即便那是要拿自己心動的感覺去交換,即便內心五味雜陳,他也只能說服自己,這樣的決

隔壁影評- 孤獨的擺渡人《當男人戀愛時》

圖片
對你們來說,阿成是什麼樣的人? 從這次的電影看的出來,邱澤真的是很吃劇本的演員,好的劇本,能激發他獨特的一面,就像是《當男人戀愛時》、《誰先愛上他》等劇本,都讓我們看到了邱澤不同且具備獨特風韻的一面。 但差強人意或是過於俗套的劇本,就只能讓邱澤的演技扁平化,當中差距,真的不是一星半點,諸如這種例子我想應該也不用我多說,大家心裡都有一把尺。 而這次化身純情討債人的邱澤,在我看來,更像是個擺渡人。 為何會這麼說的,請容我娓娓道來。 【愛著全世界,卻不被愛的人】 用「愛」這個詞或許有點太過了,但我看來,阿成確實是盡己所能的幫助著周遭的一切,討債人卻變成了佈施者,這樣的反差性,他沒被蔡姊剁了餵狗我也是大感不解。 但相較於他幫助著身邊所有的人,但整部作品我看來,真正愛他的,除了浩婷與蔡振南飾演的成爸,真正對阿成好的人,少之又少。 阿成對蔡姊不好嗎? 好,但也不好,要說忠心盡力,阿成確實可以擔當的起「好」這個字,但若要說是個好的討債人,阿成肯定是不合格的!哪個討債集團,能容許自己手下的討債人是個散財童子呢? 但就像阿成說的,這些年來,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雖然當初他踏入這一行,確實也是為了幫助自己的家人,但到頭被黑吃黑,確實也讓人覺得有些落魄。 阿成的家人愛他嗎?我認為很難說。 每天看著大哥夫妻吵架,床頭吵床尾和,姪女對他就是伸手要錢,沒一點尊重,這樣的日子在阿成家或許是日常,但在外人看來,這個做叔叔,當弟弟的,在家裡的地位真的是低到跟隱形人一樣。 而阿成的那些欠債人,對阿成或許有感激,但肯定不是每個人都是同樣的,更多的,是一種占了便宜的心態,就像是Lulu或是道士,對阿成的善心,在感激之餘,也多了一絲賺到了的想法。 雖然劇情後期演出了阿成離開後,每個人到來的模樣,但這樣的安排,在我看來反而有些多了,狗血,並不是越多越好的。 【衰臉女神-浩婷】 如果放在久遠點的年代,浩婷絕對可以被街訪說成剋夫命,出場死老爸,下台死老公,這樣的待遇真的是衰上加衰,而且保險金跟存款還全都消失,能把自己搞這麼慘,真的不簡單。 我過去沒想過許瑋甯厭世臉可以這麼有特色,但經過這次,我大大愛上了她的厭世臉,那種不僅透露著厭世,更透露著一種,生無可戀的死氣,雖然後來笑起來同樣甜美可人,但那厭世臉的特色已經深得我心! 可惜這部電影的主要光環都在邱澤身上,觀眾能將目光放在浩婷身上的時間有限,無法得知她的背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