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0的文章

隔壁影評-不該被遺忘的經典《藍色恐懼》/《未麻的部屋》

圖片
大家好,我是老王,相信 30 歲以上,熱愛電影的朋友,或是熱愛日本動畫的朋友,都對今敏這個名字有所耳聞。 而他在 1998 年所推出的第一部作品《藍色恐懼》,直至今天,都令人印象深刻,其中那若有似無的幻影,極具代表性的拍攝手法與畫面風格,都一代代的影響了後世。 我偶爾會思考,如果今敏大師至今仍能創作,他會有怎麼樣的作品? 可惜,這個答案我們再也不知道了。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來體驗一下今敏的魔幻世界吧! 《藍色恐懼》,我仍舊習慣叫他《未麻的部屋》,其故事講述偶像團體中的一員 霧越未麻 ,在經紀公司的考量下轉型成演員,但內在卻仍對這個轉變有些抗拒與質疑,加上有些影迷也反對她的決定,恍惚之間,他開始出現幻覺,加上自從轉型後身邊的人一個個遇害,社會的輿論壓力讓她逐漸看到另一個自己,從此陷入真實與幻想的分隔線,模糊的走在似是而非的世界中。 【意味深遠的畫面】 今敏在 《未麻的部屋》藉由狹小空間的壓迫以及世俗社會的價值觀,構築成看似光亮時則陰暗的鳥籠,透過長鏡頭的壓迫與交錯的運鏡,我們也跟著未麻一起深陷幻想之中,無法分清現實與虛構的分界線。 從色調到表情,《未麻的部屋》不斷地給予觀眾無論是性也好,暴力也罷,在赤裸裸的畫面下盡情展示,卻又能做到收放自如,讓每個環節成為最終塑造角色轉變的元素之一,這樣的才華,奠定了今敏在日本影史無可動搖的地位。 而這種虛實之間的轉換,也是今敏的代表性風格,從之後的《盜夢偵探》更顯其特點。   《未麻的部屋》如同名字一樣,大多的場景都發生在未麻的房間中,但從一開始未麻的舉動,與種種看似隨意的小細節,就鋪陳了雙重的虛幻陷阱,透過觀察、壓迫、清除與改變,觀眾的情緒似乎也隨著未麻的價值觀逐漸崩解。 【私生飯】 在如今資訊蓬勃的時代,過往的常聽聞的跟蹤與偷拍等較為越界的粉絲行為,在這 20 年間從未改變,反而是因為資訊的垂手可得,以及許多人對於隱私權的逐漸淡視,進而變得更加瘋狂與荒謬。 就舉一個較為近期的例子,蔡阿嘎。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有了認為一個公眾人物不討喜,或是反感的行為,就能肆意去詆毀、傷害或是攻擊對方。 網路暴力在這個時代四處蔓延,透過冰冷的鍵盤,越來越少人在乎到自己的言語傷害了誰,錯怪了誰,而當這些赤裸裸的惡意走上現實,那距離癲狂又有多遠?   【最親

隔壁劇評-好砲難找,愛情難尋《下輩子我再好好過》/《来世ではちゃんとします》

圖片
大家好我是老王。 現代社會越來越複雜,與異性相處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化! 情人、朋友、砲友、風俗店、偽娘、LGBT,多的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世界。 有五個砲友的老司機、獨愛二次元的處女、不是處女不行的直男、對女人超有一套的魔性砲王、將所有錢都貢獻給泡泡浴的主管,這些性格性向性癖全都截然不同的人,卻一同在一個小小的工作室面對生活上的種種煩惱,真的是十分有趣。 大家都上車了嗎? 那我們發車吧! 《下輩子我再好好過》是一部2020冬季開播的詼諧日劇,其中有部分戀愛元素,但更多的是探討社會上不同的人對待「愛」與「性」的關係,劇中不僅談到了較為開放的性觀念,同時也著墨了偽娘、風俗文化以及無性等多種主題,甚至帶到了日本的職場文化與在歡場上交手的原則,用幽默的方式講述著日本看似保守觀念下的性生活。 【只要不去跨越那條線,所有關係一定能好好維持的】 我們常說人與人之間要保留私人空間,即便是性與愛也是如此,砲友之間如何保持距離,為何會需要五個砲友,性與愛真的能夠分離嗎? 《下輩子我再好好過》每一集都區分成2-3個小故事,分享的不僅是每個人的夜生活,也是每個人對於性愛的看法。 一個炮友是不夠的! 這樣的想法讓內田理央在劇中有五個砲友,除了在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時間點解決需求外,也是方便在某個炮友臨時有事時,立刻有人可以替補上來。 暈船與讓人暈船,經驗豐富的人總是在這兩者間徘徊,經驗尚淺時成為暈船者,經驗老道後成為讓人暈船的老司機,這樣的題材在我看來格外真實,而明明希望能更進一步卻因為雙方的關係而無疾而終,每天抱著手機等待那個好炮的過程也透露出一絲少女心以及不自信。 從劇中我們看得出松田與桃江兩人,在過去肯定因為自己的觀念和強大的性慾而吃過虧,甚至從不吃窩邊草的行為也令人好奇曾經的故事,但《下輩子我再好好過》將故事集中在現在的時間點,讓我有種誰沒有過去,但別執著於過去的感受,整部劇看下來是十分舒服的,且再透過兩個人之間的小曖昧,塑造出約炮魔王跟性慾女孩之間的相知相惜,最終又維持了彼此的空間,做到了好兔不吃窩邊草的原則,避免了所有的麻煩。 【異性戀、LGBT、無性戀】  現在多元文化的交錯下,情感問題已經不是情侶間的專屬問題,《下輩子我再好好過》中同樣透過非常多的篇幅討論日本的風俗文化-泡泡浴,偽娘,以及超越次元的心動感。 台灣男性大概八成以上都有收過這樣的訊息,某某某在酒店上班,但並非自願的,也

隔壁影評-宇宙無敵超級幼稚的勇敢《打噴嚏》

圖片
大家好,我是老王。  一部2014年就該上映的作品。  一個我認為是台灣中二病重度患者之一的作家。  這六年,到底值不值得?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我得先承認我沒看過打噴嚏原著小說,所以僅以電影為主。  九把刀到底有多中二病在這部電影的台詞中顯露無遺。  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作品?  【《打噴嚏》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打噴嚏》是一部好電影嗎?  我要很負責任的說,不是。  無論從尷尬到爆的台詞或是假到不能再假的特效,《打噴嚏》都讓人滿滿的無奈,無奈林依晨跟吳建豪要說出那麼奇怪的台詞,然後吳建豪還要浮誇到我都想幫他擦汗。  不過意外的是這樣中二的台詞配上柯震東與王大陸卻剛剛好,林依晨演技依舊,但柯震東與王大陸與這部電影的調性,反而是我認為最恰當的,或許是因為這兩個人本來就很尷尬的關係。  那麼《打噴嚏》有說好一個故事嗎?  仍然要告訴大家,沒有。  《打噴嚏》的故事漏洞百出,很多地方都顯得邏輯欠缺與太過僵硬,活脫脫一部熱血有餘,劇情欠佳的作品。  那《打噴嚏》做了什麼?  我們先將目光放回2014年,看看那時候都出了哪些國片。  易智言的《行動代號:孫中山》、甄子丹的《一個人的武林》、魏德聖的《Kano》、彭于晏的《少年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陳意涵的《閨蜜》,看到以上這些陣容,突然覺得《打噴嚏》好險延了六年,不然就跟當年的《等一個人咖啡》一樣被噴成智障,從這點上來看,《打噴嚏》至少上映時間選對了。  《打噴嚏》的故事結構十分簡單,一個男孩為了喜歡的女孩,想要變成全世界最強最勇敢的人,也是因為這樣簡單的故事,才更容易激發起我們的中二病。  誰沒幼稚過,誰不想成為喜歡對象理想中的樣子,九把刀的作品總是單純到近乎有點愚蠢的幼稚,又是真實到有點純粹,或許《打噴嚏》沒有講好一個故事,沒有成為一部好電影,但他成功的向觀眾拋出一個問題,為了你喜愛的人,你能多勇敢?  【全台灣中二病最嚴重的作家】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高國中時手捧九把刀的小說上學的,《哈棒傳奇》、《殺手》、《獵命師》、《都市恐怖系列》這些作品中無一不藏著九把刀嚴重到無可救藥的中二病。  而《打噴嚏》這部作品就像是他對自己中二病的致敬,閃電怪人、音波俠,哪個男生心中不蘊含一個超級英雄的夢想,可又有哪個男生能像不倒俠那樣一次次地站起來。  在人生的變遷中,我們誰不是經歷無數的打擊與挫折,才

隔壁影評-得蘿莉者得天下《屍速列車:感染半島》

圖片
大家好,我是老王。  乘載著《屍速列車》的好評壓力,更大的規模、更強大的特效、更多的殭屍與全新的團隊,到底有沒有給觀眾滿意的感受?  一個被拋棄、被殭屍佔領的國家,又會變成什麼模樣?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感染半島》的故事發生在《屍速列車》的四年後,因為角色幾乎沒有連結,所以這裡我將他當成獨立的故事來看。  故事講述逃出韓國的男主角與姊夫一起到了香港,但卻遭受排擠,陰錯陽差下接受了回到韓國帶回龐大金錢的任務,重回祖國,看他們如何在整個國家的殭屍追擊下逃出升天的故事。  【更大的規模,更空洞的人性】  如果你問我《感染半島》好不好看,我會告訴你不差。  對,《感染半島》在我看來是一部不差的作品,他打造了很龐大的規模,加入了很多看似刺激與吸眼球的橋段,給了觀眾滿滿的速度感與被殭屍追逐的刺激感,那麼除此之外呢?  《感染半島》將故事結構拉大,與之相對的就是對人物的側寫少了非常多,除了男主角與他的姊夫外,你似乎從每個角色身上都能感覺到一點故事,又有種卡在喉嚨中無法明白吐出的煩躁感,角色的細膩度大幅降低,對人物的側寫也較為零散片面,導致與即便整部《感染半島》結束後,你仍無法清楚記得其中角色的記憶點,這是頗為可惜的。  我們不難看出《感染半島》想塑造出更宏偉的世界觀,但卻有些操之過急,在無法好好講故事個情況下,《感染半島》充斥了太多似曾相似的俗套場景,無論是為了拯救家人而犧牲自己,或是為了逃出地獄最終被黑吃黑,就連將人類與喪屍關在同一個鐵籠中,都是停留在2000年的創意呈現。  我們無法從那些墮落軍人的行為中感受到墮落,我們也無法從困在韓國的僅存家庭感受到這裡的地獄程度,《感染半島》給人更多的是一種劇本設定集式的角色建立,缺乏了有感情的側寫與細部刻劃,這是較為可惜之處。  然後不要以為我看不出來飆車戲基本上就是拿《瘋狂麥斯》來抄一遍,有看過《瘋狂麥斯》的實在是很難看不出來。  【《感染半島》的優點】  為何我會說《感染半島》不差?  作為一部商業片,《感染半島》我認為是及格的。  他有簡單易懂且能夠讓故事推動的明確目標。  他有磅礡立體,氣勢十足的場景塑造。  他也有速度感十足令人感覺暢快的刺激感。  他也有我個人覺得拖戲到不行的圓滿結局,最後更有對家的深層暗示。  從很多部分來看,《感染半島》都有一定水準的表現。  他們甚至很聰明的將整部片都設定成暗色調,

隔壁影評-運轉國家的微小螺絲釘《福島50英雄》

圖片
大家好,我是老王。 如果大家還記得 2011 年的 311 大地震,那可能也記得影響東日本乃至於全球至今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 該事故也是繼車諾比後最嚴重的核災害事故,引響的不僅是日本,更是讓全世界重新警覺到核能的危險性,台灣十分受爭議的核四公投就是以此為出發點的。 而當年的福島核電廠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呢?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福島 50 英雄》可能不是一部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災難片,但卻是我自己心目中唯一一部看到落淚的災難片,片中詳述了福島第一核電廠當年第一線人員所遇到的情況,開頭就用 311 大地震直接帶我們進入核心問題,並透過核電廠爐心熔毀,氫氣爆炸等事件,讓整個氣氛攀升,整部作品行雲流水,最終以天運去做一個結尾,有種大自然反撲的警世意味。   【從危機處理看日本】 我很喜歡看在龐大的事件或是事業體背後,那些不被人提及的第一線人員所付出的辛苦與危險,並了解其中的困難與專業性,而日本人也很樂於向全世界展現這一塊,從電影、從動畫、從影集中都可以看的出來。 日本人到底是個多有責任感的民族?這點可能是見仁見智。 但從電影中我們無不能夠看到日本所崇尚的職人精神,對事業的熱愛與堅持,以及對專業的捍衛,無論是核電廠主任挺身留下,或是年長者不願意讓年輕人涉足危險的行為,都讓人深深感覺到,每個人都不希望變成旁人的負擔,而是盡己所能的朝和諧運轉去邁進。 劇中格外深刻的一幕是,核電廠主任放下了自己記載著家人生日的手冊,詢問有沒有人願意去檢查核子反應爐時,無人舉手,但當主任自己舉起手,詢問有沒有人願意跟他一起去時,眾人的反應,有率先表態的,有不願前往的,也有舉起手後又默默縮回去的,那一刻,社會縮影,盡入眼簾。 而從福島核電廠事故也牽扯出三個不同觀點的視角,以首相為代表的國家、以高層為代表的東電總公司,以及以廠長為代表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從國家、商業、現場三個角度呈現不同的風貌,三方的角力也是重要看點。 或許有人會認為東電從中阻撓現場的工作,或是首相沒搞清楚狀況就將所以人鬧的雞飛狗跳,但三方人馬本來就是站在不同的位置,思考不同的未來,且資訊並不對等,所以才會出現首相從電視新聞得知核電廠發生爆炸的信息落後情況。 如果犧牲東電,國民就會息怒的話,東電會消失嗎?那犧牲核一廠,事情當沒發生過,核一廠會被犧牲嗎? 現

隔壁影評-滿分的突破,不及格的詮釋《破處》

圖片
大家好,我是老王 如果未來有更多《破處》這樣題材的作品我會很開心 但在那之前,真的要先搞清楚想用一部電影向觀眾傳達些什麼。 如果要說破處有什麼令人不滿的地方,過於豐富的內容一定是其中之一,對此我只能說,真的是傻爆眼了! 準備好了嗎?那麼,我們開始吧 《破處》的問題在我看來可以歸類為兩個部分。 1荒槍走板的敘事結構 2不明所以的主題性 以18歲為主體很不意外的會讓人聯想到,是要以18歲的偽成年心態去做為推進劇情的主旋,加上兄弟間的情誼,大冒險式的作品自然蘊育而生。 這些都沒有問題! 有問題的是那些令人頭暈的旋轉與迷幻鏡頭,是那些不明所以與毫無邏輯的突發事件,是那些將周遭人智商降低,好讓劇情順利推進的演繹方式,是那些毫無鋪陳卻突然啟動的情緒爆炸。 噢,還有不斷穿插卻意味不明的回憶片段,抱歉我廢,我真的不懂一直穿插回憶是想幹嘛?證明兩個人感情真的很好嗎?那這種方式也太廉價了吧,就像是吧角色設定集甩在觀眾臉上一樣廉價。 一部作品最可怕的不是拍的差,而是拍到讓人「看不懂」,我們不懂的是角色間內顯的情緒,更不懂的是在毫無邏輯框架的情況下,如何能有這麼一部如同嗑藥一樣魔幻又令人不明所以的作品,就像是《噩夢輓歌》雖然同樣糜爛,但觀眾可以很清楚的抓到故事的主軸,但《破處》? 抱歉我真的抓不到。    想討論性話題有很多種方式,能喜劇,能偷渡家庭關係,當然也能說點校園青春,或是社會迷惘。 但《破處》卻將所有能想到的題材全都塞了一輪,導致我們在看完整部片後,仍對其中想表達的理念不明所以,這不只是敘事手法的問題,同時也是不明確的主題性所導致的後果。 一下子塞入青春的荒誕無稽,一下子轉到青少年面對家庭問題的倔強,一下子又跑到對社會的無助,一下子變成目的有夠不明確的公路旅行,這樣的方式不是不行,但《破處》嚴重的比例失衡讓人感覺到整個劇組似乎都無法掌控好自己到作品,最終變成這樣一部18歲的半熟作品。 噢,還有有人可以告訴我李千娜到底是出來幹嘛的嗎?這個角色跟畫面根本超多餘啊!    但我還是得幫《破處》團隊說個話,在台灣的社會風氣下拍攝性喜劇並不容易,很容易周遭社會議論或是其他問題,在台灣有這樣的題材很棒,導演的初衷也很好,但如果能讓整個作品在純粹一點,整體調性調整一下,主題明確性再強烈一點,我相信會好很多。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有可能純粹是我蠢看不懂而已。 我是老王,我們下次見。 看了不

隔壁影評-國家機器動得很厲害《假面病棟》

圖片
大家好,我是老王。 近期的日本電影總有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無論是先前看到的《賭博默世錄》或是如今的《假面病棟》,都在某些地方讓人有中清奇感,但在更多時候卻只看到結構的鬆散。 而即便槽點滿滿,但《假面病棟》確實還是有令人眼睛一亮之處,尤其是最後的轉折跳脫框架,開放式的結局也留下了想像空間,算是給了不同族群自我理解的一片淨土。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假面病棟》是由坂口健太郎與永野芽郁主演的懸疑推理作品,在精神病院改建的醫院中,意外闖入的小丑有目的性的做出許多奇怪的舉動,也因此,代理醫生坂口健太郎逐漸發現醫院的不尋常之處。 【跳脫框架卻鬆散凌亂】 被認為日本新生代最仙氣的女演員永野芽郁與國民男友坂口健太郎的作品,《假面病棟》可以說是一部不斷誤導觀眾的作品。 在原有的框架之下做出新的想法,這是我完整看完《假面病棟》後認為有趣的部份,當然,無論是在劇情的邏輯性或是整體事件的嚴謹性和細緻度來講,《假面病棟》都是遠遠不及格的,光是所有人被困在樓上,持槍搶匪一個人在一樓這件事情就讓我感覺有夠荒謬,我就一個問題,樓梯被封,只有一個電梯,是不會把電梯卡在樓上嗎? 這樣搶匪不就一定要打開樓梯才能上來,樓梯出口才一個,五個人在這樣狹窄的空間與熟悉的環境幹不過一個人,我也是醉了,這大概是我認為假面病棟結構醉鬆散的部份吧! 此外整個劇情完全都是靠著坂口健太郎的靈光一閃或是感覺不對去做推進的,無論是院長或是內田理央,都顯得特別怪異以及突兀,我很不能理解為何要將院長與內田理央塑造成有所曖昧,之後內田理央卻要不斷強調自己要去結婚過上幸福生活的反轉,這一段真的蠻讓人出戲的,而內田理央的演技很明顯無法駕馭這兩種完全不同的心境。 與之相比永野芽郁的演技就沉穩的多,老實說,是意料之外的沉穩,這部戲中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永野芽郁在兩個角色情緒間切換自如,令人在最後的反轉佩服她的演技,至少我確實被騙近了精心設定好的慣性思維理,忽略的其中的不合理性了。 【醫生的職責】 如果要將醫院與犯罪掛勾,那可能很多人腦海中都會出現跟我一樣的四個字「盜賣器官」。 這個既老套又不失格局的答案似乎成了所有醫院推理劇必備的橋段之一,總是令人感覺有些乏味,打著白色巨塔的名號,做著盜名欺世之行,白袍的神聖性似乎永遠都會沾染上這樣的銅臭味。 而職責救人的醫生我認為在某些方面來說與法官無異,因為都需要放下一切成見,卻拯救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