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蒼鷺與少年》看二戰下的物價通膨
宮崎駿最新的長篇作品《蒼鷺與少年》,講述的是從東京來的少年與蒼鷺的故事,但在其二戰的背景下,吸引我的反倒是當時物資匱乏的日本。 ✍️【更加隱晦的故事】 《蒼鷺與少年》靈感來自吉野源三郎1937年的兒童文學《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電影情節則為原創,融入了更多奇幻甚至有點科幻的色彩。 與過往作品相比,《蒼鷺與少年》在整體故事框架上更為隱晦艱澀,反倒讓我想起宮崎駿早年的作品《魔法公主》只是拿去了神靈元素,反而多了一絲科幻色彩。 很難形容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當中有少年的奇幻冒險,也有跨種族的友情建立,更以青春期少年對家庭變化的不安為核心,骨子裡也透漏著日本作品那明顯的壓抑氛圍,在描繪背景時,也讓人聯想到電影《幸福的三町目》,可說是面面俱到,卻又缺乏一絲深刻。 當然,久石讓的音樂仍舊是非常動人的,整體而言《蒼鷺與少年》有著美好的畫面,性格突出的角色,多樣化的世界觀,但在太多地方放出伏筆,卻未能好好引導觀眾,導致給人一種艱澀隱晦的感覺,較為可惜。 ✍️【戰爭下的日本】 以二戰時期作為背景或題材的日本作品到底有多少?或許是多的不勝數吧! 但無一例外的是,但凡提到二戰,各類作品中都多少提及了當時人民生活的困苦以及物資的匱乏。 以《蒼鷺與少年》為例,主角真人家境在當時可謂富裕,但即便如此,家中仍然少有砂糖,罐頭這類的物資,家中的傭人甚至要拿虎杖草的葉子當成煙草取代香菸消除煙癮,虎杖草可說是路邊雜草般的中藥,由此就能瞭解當時即便有錢也是搞不到物資了。 另一令人注意到的是,在真人受傷後,父親勝一表示自己到學校捐了三百日圓,嚇了校長一跳,當時的三百日圓到底有多龐大呢? 故事背景發生在1945年,恰好是美國投下兩枚原子彈,日本投降那一年,當時日本政府大量修補鐵路,發展機械化工業,也因此圖利了像是勝一這樣的工廠經營者! 而300日圓換算成現今日幣價格莫約是57萬日圓,物價通膨莫約1890倍,而按照當時的物價水平來看,當時民間大多使用的為“錢”這個單位(圓的百分之一),從民生物資來說,當時一塊豆腐莫約10錢,100g的牛肉約莫46錢,1公斤的砂糖43錢,10公斤小麥粉約3錢,當時東京涉谷的土地一坪約莫是50錢,井之頭更是只要10錢,一個警察的薪水當時約45錢/月,從上述案例就能發現,當時的300日圓別說是打通關,就是要在鄉下點的地方蓋所學校也不是太大的問題,此外當時正處於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