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動畫」標籤的文章

🎬諷刺社會Again《數碼寶貝02電影版The beginning》

圖片
  數碼寶貝正史最新作,《The beginning》,我就問,為什麼這麼短! 請輸入圖片文字敘述 ✍️【聚焦人物,小故事的魅力】 如果你喜歡《LAST EVOLUTION》的熱血爽快,那《The beginning》可能沒辦法滿足你的期待,說個不好聽的,這次的帝皇龍甲獸連天國型都沒有,我是真的沒感覺到大輔他們有陷入苦戰的危機感啦! 這次的故事完全聚焦在新角色「大和田類」與「烏科獸」身上,相較於全新的進化,這次則將焦點放到了被選召的孩子身上,為何會有被選召的孩子,是誰選擇的?這些問題在這次的電影中都有了新的可能性。 整場電影真正意義上的戰鬥畫面只有一場,也沒能像《LAST EVOLUTION》那麼爽快有壓迫感,可以說是為了回饋粉絲而製作戰鬥場面,的但這次《The beginning》可說是發掘了角色最大程度的魅力,並在一部電影的時間內,就讓觀眾同理、心疼這次的新角色類,而看似反派的烏科獸,也充分表現出自身所需的成長性。 請輸入圖片文字敘述 ✍️【對話】 溝通,是彼此信賴的基石。 這次的新角色類是在社會壓力下產生的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父母聽不到他的聲音,看不到他的眼淚,無法捕捉他努力的身影,而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類,在四歲生日那年,與數碼獸烏科獸相遇了。 在我看來,不擅長溝通的家庭所教育的類,與烏科獸溝通的方式成了許願。 「只要能讓類開心,我什麼都願意做」這樣缺乏溝通,無法了解對方真實想法的一廂情願,讓兩人的關係最終迎向了破裂。 請輸入圖片文字敘述 回顧我自己喜歡的搭檔關係,太一與亞古獸、光子郎與甲蟲獸、小賢與蟲蟲獸,這些組合不也都是在一次次的爭執,交流,溝通後才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更好的例子則是03訓獸師之王的啟人與基爾獸,被啟人所創造的基爾獸,需要更多的包容,溝通,對話,才一步一步的,成為啟人最重要的夥伴,理解啟人的心情,在這部分來看,要年僅4歲的類與烏科獸真誠的交流,似乎也有些為難。 我喜歡這部電影塑造的溫柔,也欣賞這部電影帶來的殘酷與真實,類的父母真的是糟糕的父母嗎?在社會給予的壓力下,或許他們的目光與神經,都已經是隨時要崩堤的狀態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只能說當時的他們,並非處於一個適合養育像類這樣有高敏感傾向的孩子的狀態。 請輸入圖片文字敘述 ✍️【那些令人懷念的角色們】 除了社會議題的探討外,這次另一個令我感到快樂的是,02的角色群與01相比,更凸顯了即使成

🎬從《蒼鷺與少年》看二戰下的物價通膨

圖片
  宮崎駿最新的長篇作品《蒼鷺與少年》,講述的是從東京來的少年與蒼鷺的故事,但在其二戰的背景下,吸引我的反倒是當時物資匱乏的日本。 ✍️【更加隱晦的故事】 《蒼鷺與少年》靈感來自吉野源三郎1937年的兒童文學《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電影情節則為原創,融入了更多奇幻甚至有點科幻的色彩。 與過往作品相比,《蒼鷺與少年》在整體故事框架上更為隱晦艱澀,反倒讓我想起宮崎駿早年的作品《魔法公主》只是拿去了神靈元素,反而多了一絲科幻色彩。 很難形容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當中有少年的奇幻冒險,也有跨種族的友情建立,更以青春期少年對家庭變化的不安為核心,骨子裡也透漏著日本作品那明顯的壓抑氛圍,在描繪背景時,也讓人聯想到電影《幸福的三町目》,可說是面面俱到,卻又缺乏一絲深刻。 當然,久石讓的音樂仍舊是非常動人的,整體而言《蒼鷺與少年》有著美好的畫面,性格突出的角色,多樣化的世界觀,但在太多地方放出伏筆,卻未能好好引導觀眾,導致給人一種艱澀隱晦的感覺,較為可惜。 ✍️【戰爭下的日本】 以二戰時期作為背景或題材的日本作品到底有多少?或許是多的不勝數吧! 但無一例外的是,但凡提到二戰,各類作品中都多少提及了當時人民生活的困苦以及物資的匱乏。 以《蒼鷺與少年》為例,主角真人家境在當時可謂富裕,但即便如此,家中仍然少有砂糖,罐頭這類的物資,家中的傭人甚至要拿虎杖草的葉子當成煙草取代香菸消除煙癮,虎杖草可說是路邊雜草般的中藥,由此就能瞭解當時即便有錢也是搞不到物資了。 另一令人注意到的是,在真人受傷後,父親勝一表示自己到學校捐了三百日圓,嚇了校長一跳,當時的三百日圓到底有多龐大呢? 故事背景發生在1945年,恰好是美國投下兩枚原子彈,日本投降那一年,當時日本政府大量修補鐵路,發展機械化工業,也因此圖利了像是勝一這樣的工廠經營者! 而300日圓換算成現今日幣價格莫約是57萬日圓,物價通膨莫約1890倍,而按照當時的物價水平來看,當時民間大多使用的為“錢”這個單位(圓的百分之一),從民生物資來說,當時一塊豆腐莫約10錢,100g的牛肉約莫46錢,1公斤的砂糖43錢,10公斤小麥粉約3錢,當時東京涉谷的土地一坪約莫是50錢,井之頭更是只要10錢,一個警察的薪水當時約45錢/月,從上述案例就能發現,當時的300日圓別說是打通關,就是要在鄉下點的地方蓋所學校也不是太大的問題,此外當時正處於有錢都買不到

皮克斯的枷鎖《元素方城市》/《Elemental》

圖片
皮克斯的作品,陪伴了多少人的成長? 《玩具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海底總動員》、《可可夜總會》。在這些作品當中,有多少作品帶來了歡笑,帶來了淚水,帶來了感動,帶來了榮耀,但在無形中,似乎為頑皮的跳跳燈,套上了一道道枷鎖。 【電影 本身】 《元素方城市》本身優秀嗎?這是無庸置疑的,但他”夠”優秀嗎?這似乎就成了自由心證的問題,至少在我看來,《元素方城市》並不能成為皮克斯偉大里程碑的一塊,但要說他是流水線的產物,卻又有些殘酷。 故事本身講述了由元素構成的世界,風火水土都有十分鮮明的個性,卻也並非相處融洽,其中又以旺盛熱情的火族最被排斥。 表面上來看,這似乎猶如元素版的《動物方城市》或是《羅密歐與茱麗葉》但實則上則討論了種族歧視與移民問題,甚至多少帶到了種族本身的信仰與獨特性,但最大的問題在於,在能夠探討如此多問題同時,皮克斯選擇用最傳統,最安全的方式去完成這部作品。 我們能感受到火族的易怒、奔放,也能感受到水族的多愁善感、但風族的特色呢?土族的特色呢?在電影中,這兩個種族似乎淪為了陪襯,而失去了光彩。 劇情過於容易預測?這從來不是問題。 在《玩具總動員》中我們難道看不出胡迪與巴斯會成為朋友? 在《天外奇蹟》裡,誰不知道小羅肯定能融化卡爾冰冷的內心? 在《Cars》中,難道大家猜不到閃電麥坤會虛心蛻變? 劇情的走向在我看來並非是個問題,但《元素方城市》的故事本身並不能讓我感受到衝突,家族間的衝突過於薄弱,角色對自我的徬徨過於單調,文化間所塑造的對立性也過於善良,這反倒成了拖住了《元素方城市》的泥沼,大大降低了整部作品的可看性與教育意義。 【皮克 斯之壁】 長年產出優異作品的皮克斯,在我看來與宮崎駿工作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名作滿天,同樣獲獎無數、票房耀眼,但最大的問題在於,身為皮克斯/宮崎駿,你只能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打造出更好,更出色的作品。 這樣的作品並非是之於公司本身,而是對於觀眾,對於消費者來說,品牌端出的成果不進則退,沒辦法創造更好的作品,似乎就成了創作者本身的不思進取。 很病態,卻又格外殘酷真實。 《元素方城市》很差嗎?不,他絕對不差,在配樂,在劇情結構,在故事設計上,他都是不錯的作品,但卻因為「皮克斯」三個字,從「不錯」變成了「不夠」,這樣的風向,是否也成為了品牌的原罪之一? 【一點私人的 小抱怨】 不曉得有多少人跟我一樣,對於電影的翻譯問題一直是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