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隔壁影評-聾人的世界比想像中複雜《無聲》

圖片
  大家好,我是老王。 今年大概是我對國片最過期待的一年了,無論好壞,國片今年的題材確實迎來一次爆發,我還記得我自己看過的上一部有關聽障的國片,已經是距今十年以上的《聽說》了,相較於愛情,這次的《無聲》更探討的是校園與社會上,名為沉默的冷暴力! 作為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改編自台南啟聰學校的性醜聞事件,《無聲》將校園性侵事件、聾人的自卑心態、教育執行的困難以及霸凌因子的連貫性都展現的十分出色,劇情緊湊,少了對白,觀影者更能將專注力集中於畫面,而演員的肢體表情更考驗演技的厚度,可說是一部實力與內涵兼具的佳作。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無聲》講述進入啟聰學校的張誠(劉子銓)發現校園中不能說的霸凌、校車上的性侵等種種陰暗,為了保護姚貝貝(陳姸霏),對抗小光(金玄彬),一步步走上塵封在校園,不為人知的殘酷現實,而他們手中的「一起玩」,更成了令人聞之色變的噩夢。   【令人瞠目結舌的演技】 劉冠廷自然不用說,作為帶領我們走過整個事件的領路人,他所飾演的王大軍骨子裡的那股正氣,對聾人學生的憐憫與心痛,無論是壓抑或是爆發,即便透過手語,都能感受到他情緒的波動。 但更令我訝異的是劉子銓、陳姸霏、金玄彬三個不超過20歲的年輕演員,所展現出來的超齡演技。 金玄彬所飾演的小光在電影前期雖然代表反派,但透過劇情的進展,我們能看到他冷漠底下的害怕與糾結,霸凌,更多的是保護自己的手段,打破殘酷的外殼後,小光也是一個被害的雛鳥,且受的傷恐怕比其他人更深,更難以回復。 金玄彬雖然年僅16歲,但過去六年間已經有豐富的演藝經驗,經歷過韓國娛樂圈以及Netflix的洗禮,他在情緒張力上的表現絲毫不亞於劉冠廷,冷漠的外表下潛藏的是瘋狂,瘋狂之下覆蓋著害怕,深掘害怕又能看到對自我的否定與徬徨,這樣多層次的角色情緒,讓我很懷疑其他人要怎麼跟他爭57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位置,在角色的立體度上,金玄彬無疑是這三個年輕演員中最出色的。 陳姸霏將受害者的無奈與掙扎,對於外界的恐懼與身為聾人的不協調,做到了最好的承接作用,我們能看到她在面對侵害時的反抗,在遭到玷汙時的破碎,更能感受到她將所有的一切寄託於何仙姑的深深無奈與空洞。 犧牲,是最能代表的貝貝的字詞,犧牲的是自身的貞潔,犧牲的是家人對自己的信賴,犧牲的是張誠的保護,犧牲的同樣是自身對於外界的無所適從,到最後甚至打算犧牲自己,維護這沉默...

隔壁影評-那名為親情的記憶《下一站,托斯卡尼》

圖片
大家好,我是老王。 如果要我推薦一部近期有關於親情的電影,我很可能會推薦這部《下一站,托斯卡尼》。 他可能不是大眾眼中精采的作品。 在這當中的連恩尼遜也一點都沒有地表最強老爸的風光。 但就是這樣細水長流,默默耕耘的親子羈絆,令我感到舒服且愉快,就如同穿透斑駁的石磚,撒在托斯卡尼的金色陽光,耀眼而平凡。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下一站,托斯卡尼》講述一段從冷漠到修復的父子關係,兩人對於妻子(母親)的記憶,以及對於老家的印象,在現實的壓迫下重新正視,卻也動搖了過去兩人所奉之為真理的理解。 作為公認的地表最強老爸,連恩尼遜不斷展現不同的父親面容,有鏤心刻骨、有隱隱爆發、當然我們對他最多的印象是《即刻救援》的強大形象,但如今年事已高的連恩尼遜,更多的是展現《酷寒殺手》或是《下一站,托斯卡尼》這樣與過往不同的父親形象,而我們也能輕易發現,他十分擅長。 作為一部以親情為主軸的電影,《下一站,托斯卡尼》整部電影顯得非常慵懶,明媚的陽光,和藹的人群,有些斑駁的鄉間小路,父子同心的裝潢修繕,如果你仔細觀察,在整部作品中除了講電話,所有人都很少拿起手機,這樣細膩而舒服的感覺,貫徹了整部作品,如果你追求的是刺激與情緒張力,那《下一站,托斯卡尼》恐怕不是你最好的選擇,因為他就如同我對義大利人的印象一樣,非常的愜意。 在某方面來說,《下一站,托斯卡尼》有點像是《托斯卡尼艷陽下》,它一樣圍繞在托斯卡尼的風光,但更加入了親子之間的細膩,連恩尼遜和兒子麥可李察遜對於已故妻子的不同認識,兩人的矛盾點在破舊的大宅與無論如何都不能擦去的畫作面前徹底爆發。 走投無路的畫廊主人,以及從風光走向落魄的畫家,連恩尼遜和麥可李察遜可不是什麼有著大把時光能慢慢享受這一切風景的閒人,對麥可李察遜來說,他更急迫的是打理好房子出售,買下畫廊;而對連恩尼遜來說,再度回到那痛失妻子的地方,與面對形同陌路的兒子,內心的糾葛與矛盾,不難想像。 我很喜歡連恩尼遜在片中展現出來那種有點調皮的油條氣質,他深深具備藝術家的古怪性格,卻又因為自身心境而無法與兒子侃侃而談,化解心結。 而我同時也欣賞麥可李察遜的耿直,如果沒有他的推動,整部作品可能會更緩慢,他就像是一個紐約人,無時無刻都希望事情立刻完成,也造就了他與父親天差地遠的差異性。 《下一站,托斯卡尼》講述了親...

隔壁影評-連記憶都無法相信《詭憶》

圖片
大家好,我是老王。 以跳水為題材的電影十分稀少,而在亞洲電影裡,《詭憶》更是我除了《跳水男孩》外看過的第一部。 有別於運動類型的電影著重在角色的側寫與情感流露,劇情鋪陳方面。《詭憶》將作品朝著友情與競爭間的心理驚悚去做描寫,在看似親密的友情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創傷與秘密,這些故事,都在交錯的記憶中呈現。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我實在很難評價《詭憶》是否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他獨特的地方在於透過女主角怡玲的記憶,我們能深陷其中的迷惘與困惑中,但其劇情的破碎程度超乎想像,難以令人連貫的煩躁感也令我無法下嚥,最終只能認為是一部中庸的偏冷作品。 《詭憶》故事講述目標奧運的天才跳水選手怡玲,力排眾議幫助自己的好友,同為跳水選手,卻成績差勁的秀珍一起進行雙人跳水,但兩人卻因為一次的意外,讓事情發生天大的轉變,秀珍的消失,也讓塵封已久的記憶,開始逐漸出現在大家眼前。 《詭憶》單看翻譯頗有巧思,整部作品也確實用記憶作為連貫,表現出詭譎的氣氛,尤其是一次次來回於怡玲的記憶與現實,那種無形的恐懼與心理壓力,讓膽子小點的人足以如坐針氈。 而原文 Diva 更是有著天后、女爵的涵義,令人不僅猜想是在暗諷跳水天后的怡玲,其背後的真實性。 我喜歡《詭憶》的地方在於它將女性之間的競爭關係,與明面上的塑料感情描繪深刻,我們能從電影中看到包括怡玲,包括秀珍,甚至其他配角背後的兩種面向,無論是眼神或是神情,都能將那無形的壓力傳遞的十分到位,而申敏兒與李裕英兩個沒有受過專業跳水訓練的演員,能有如此表現,也是敬業到可圈可點。 但在整個作品中,更多的是讓我有種破碎感,對於劇情與角色的了解太過片面與短暫,導致在劇情推動的過程中,更像是被電影推著去理解這個角色,而非從細微處去展現角色的魅力,較為可惜。 怡玲的記憶更是反反覆覆,令人有種是否嗑藥嗑過頭的感覺,看她逐漸遊走真實與記憶中,也讓人感覺到這個看似光芒四射的跳水天后外殼,正在逐漸玻璃潰散,最終成為難以接受了落魄模樣。 而本作令人敬佩之處自然是申敏兒與李裕英對於跳水訓練所下的苦心,尤其是李裕英克服自身的懼高症障礙,從高達 10 米的跳水台上一躍而下的身姿,那是電影演員敬業的最高表現,短短數秒的畫面,其背後的辛酸難以簡單帶過。 但即便演員有如此大的犧牲與努力,在整部作品的調性上仍讓我感覺到不適...

隔壁影評-你打仗,我遭殃《阿公當家》

圖片
大家好,我是老王。 最近的天氣有點 blue ,導致於我心情也挺低迷的。 這個時候,如果有部能讓你感到溫暖又捧腹大笑的作品,絕對能讓你度過愉快又愜意的夜晚。 就像是這部由美國童書《我的房間保衛戰》改變的電影《阿公當家》,就很適合一家大小,愉快的進戲院感受家庭與歡樂的氣氛。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勞勃狄尼洛即便到了 77 歲仍有活力的能跟 12 歲的孩子打的有來有往,完全無愧於影帝本色,能搞笑能狠辣,能犧牲能耍帥。 《你搞怪,我遭殃》 從《門當父不對》開始,勞勃狄尼洛就展現了他出色的喜劇天賦,毫無包袱的他搞笑起來比誰都認真,渾身是戲的喜感與家庭相結合,往往能將他變成一個古板卻逗趣十足的老頑童。 而這次勞勃狄尼洛也有許多犧牲性的演出,包括一把骨頭還玩彈簧床,與蟒蛇同床共枕,還要有一點全露的裸露場面,可說是為戲奉獻。 而飾演屁孩孫子的奥克斯弗格雷也是盡顯屁孩本性,沉迷電玩、搞怪不斷、與一票死黨商量如何整死阿公的大計,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能看到他在各方面的壓抑,無論在校園或是家庭,都有不少屬於他的煩惱。 當然,爺孫大戰,父母遭殃,這場大戰最大的受害者可不是掀起戰爭的兩人,而是他們周遭無辜的家人與朋友,尤其是飾演勞勃狄尼洛女兒的烏瑪舒曼,以及女婿羅伯里格爾,兩人可說是這場爺孫大戰的最大受害者,不僅房子被拆,生活突然出現很多意外,重點這些事件追溯起來,可都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應付的頑固老爸 / 岳父。 之後勞勃狄尼洛的朋友與孫子的同學也全被牽扯進來,惡作劇的規模越來越大,胡鬧的地點也從家裡擴散到學校、戶外、遊戲、甚至葬禮上,最終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拆家事件。   《阿公的溫情》 如果真的放手一搏,勞勃狄尼洛肯定能鬥得過孫子。 但我們從許多細節都能發現勞勃狄尼洛並非真的與孫子在進行戰爭,而是享受這個過程,並在可容許的範圍內讓孫子體驗戰爭的殘酷。 我們看看孫子的惡作劇,許多都會影響到勞勃狄尼洛的安全甚至生命,但勞勃狄尼洛的反擊,往往只是讓孫子出糗,卻從沒讓他真的受傷。 而勞勃狄尼洛也是在事態出現問題時,最早喊停的一個,當然,我們不否認他用了點"大人的手段",但勞勃狄尼洛心中清楚,這樣鬧下去,受傷的不會只有他們。 而知道孫子受到欺負,遭到危險時,勞勃狄尼洛也是第一個挺身而出的,完全把帥氣阿公四...

隔壁影評-理性的愛情《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圖片
大家好,我是老王。  如果《叔.叔》描述的是屬於晚年的黃昏之戀,那《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講述的,就是名為青春的張狂。  在那個鐵籠般的年代,被名為自由的謊言所欺騙,奮不顧身奔向現實的雛鳥,狠狠撞在更大更廣闊,名為社會的牢籠,直到多年後,這個牢籠逐漸腐鏽,雛鳥逐漸茁壯,回頭一看,才對當年撞得頭破血流的自己,有幾分欽佩,幾分鬩笑,以及幾分的懷念。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許多電影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我的少女時代》中的《小幸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中的《有一種悲傷》,當然,《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主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也是令人印象深刻。  但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整部電影用四首歌曲,串聯成的一個名為理性的故事。  【蔡藍欽《這個世界》】  在這個世界,有一點歡樂,有一點悲傷,誰也無法逃開,我們的世界,並不像你說的真有那麼壞。  蔡藍欽的《這個世界》被譽為是同志神曲,而在我看來,這首歌比起《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更令人印象深刻,在那個剛解開戒嚴的時代,開放了男女合校、開放了髮禁.也開放了名為自由的想法,這樣的世界是新奇的,彷彿什麼都能夠嘗試,當然,也包括愛情,甚至是過去被視為異類的愛情。  這個世界,有一點歡樂,有一點悲傷,但不親身走過,卻無法體會那痛苦並快樂的回憶,就如同法比歐逃離了蒙特婁,無法見證家鄉的變革,卻見證了台灣的改變,不是自己走過的路,流過的眼淚,通過歌聲,我們理解的世界如同美好的粉紅泡泡,直到親身經歷,才能明白其中苦澀與無奈,最終的笑容,也算是一種回顧過往,雲淡風輕的悠然自得。  【陳昇《擁擠的樂園》】  從兩個人變成五十億人,《擁擠的樂園》彷彿在詮釋著世界的擁擠與無奈。  一段情可以忍受多少的考驗,有人找到他自己的答案,當他不需要愛情,多情的都市,不安的感情。  對感情的嚮往,對自身的迷茫,在名為理與性之間的掙扎與搏鬥,最終演變成一場又一場看似友情,實則愛情的自我犧牲,那樣單戀的苦楚,那樣無法行走於陽光下的不菸,也演變成無法收拾的殘局。  【李翊君《萍聚》】  別管以後將如何結束,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張家翰與王柏德的感情是否就如...

隔壁影評-名為愧疚的情書《紫羅蘭永恆花園電影版》

圖片
  大家好,我是老王。 我還真的沒想到,《紫羅蘭永恆花園》竟然還會出一部劇場版,雖然以這個題材,我相信這部作品還有很多故事的空間,但這次的劇場版,似乎真的是告訴影迷,薇爾莉特真的要下台一鞠躬了。 好奇這是什麼樣的故事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比起上次的《外傳:永遠與自動手記人偶》,這次的電影版以薇爾莉特為主,訴說著她自身的情感,與潛藏在感情中,那名為愛情,卻佈滿愧疚的情書。 維持的京阿尼一貫的優良傳統,無論是雪景、草原或是海上的漣漪,都精緻到美不勝收,而這次的故事長達140分鐘,步調緩慢,若是不熟悉原作的人,可能會對於這次的節奏十分不適應,雖然蘊含的情緒最終有所爆發,但或許是因為過長的片長消耗了情緒的凝聚,導致我在最後雖然有感動,卻沒有想像中的激昂。 故事描述著薇爾莉特與基爾伯特的情感,如果沒有看過原作,或許會對其有些陌生,但電影中穿插著大量的兩人回憶片段,相信也能加強對於兩人過往的情感投射,而對於基爾伯特這個原著迷們十分熟悉的角色能夠首次登上大螢幕,上演與薇爾莉特之間的情感歸屬,相信也是許多原著迷所想看到的。 基於愧疚而假死的人,缺失感情的人,當兩人因為戰爭而相遇,因為愛而分離,那份對於所愛之人的愧疚,對於救命恩人的那份感激,昇華而成的,是一份純粹,卻對彼此都難以坦然的愛意。 我愛你三個字橫跨了戰場、橫跨了國度、橫跨了汪洋、在投奔海洋與丘陵的那一刻,即便有些狗血與套路,我也無法找到更好詮釋的方法,那封名為愧疚的信件,在最終打開的時候,相信是另兩人都萬分激動的。 劇中透過現在與未來去審視整個故事,雖然對於未來的著墨較少,卻也隱隱彰顯著信件所蘊含的情感傳遞,文字的重量,比起聲音,更能將無法說出口的話,好好的去乘載。 無論是畫面、音樂、場景或是故事情節,《紫羅蘭永恆花園》這部作品我一向用唯美來形容,因為這部作品的細膩情感與深厚魅力,不僅僅是一部動畫,一部電影就能詮釋的,而是這部作品的粉絲在每一格畫面中,能細細品味的,即便不是原著迷,我也十分推薦各位去看一看《紫羅蘭永恆花園》的動畫版,如果喜歡,再觀看電影版也不遲。 比起上次的《外傳:永遠與自動手記人偶》,我這次對於《紫羅蘭永恆花園電影版》的感觸較不那麼深,我思考了一下,恐怕這與我不是原作粉有深遠的關係,主要角色基爾伯特是原著中的重要角色,在小說中對他的描寫比起動畫只多不少,對於沒能好好將整部小說看過一輪的我來說,...

隔壁影評-消失的是情節,沒消失的是情人《消失的情人節》

圖片
  大家好,我是老王。 我已經好久沒看到這麼俗擱有力的國片作品的,《消失的情人節》用一種有點魔幻的步調,帶出都市愛情中會遇到的狗血真相,換個說法,就是特別接地氣。 整部作品從節奏,畫面與背景音樂,都主要角色的步調而有所變化,這樣的感受很新奇,也讓我們可以跟著男女主角目光,去笑著看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消失的情人節》是陳玉勳導演創作的愛情喜劇,劇中藉由一些魔幻元素與男女主角不同的時間感受變化,去訴說在都市社會中,每個人心中對愛情的憧憬與寂寞的故事。 【不同的時間流動造就不同的觀影體驗】 李霈瑜飾演的楊曉淇是個凡事比別人快上一拍的急性子,唱歌搶拍、拍照先眨眼、就連起床的時間都比鬧鐘快上一秒,在做決定與情緒的反應上,也顯得特別急躁與迫切,看著楊曉淇的故事,可以感受到她對於凡事追根究底的決心與強大的行動力,但唯獨在感情上,卻遲遲無法遇上真命天子,導致在愛情到來時,她急躁的一股腦栽進去,也未經求證,就陷入自身幻想出的粉紅泡泡中。 我們可以從楊曉淇的表現上看得出她對各種事物的急迫性,工作上、走路時、以及找尋真相時,最直觀的大概就是語速了,楊曉淇講話跟機關槍一樣,但令我印象深刻的則是她強大的行動力,在一覺醒來,發現世界有所不同後,能立刻聯想到種種蛛絲馬跡,並當機立斷的回家找鑰匙、請假追尋真相,這樣的行動力真的是強到一個不行。 而劉冠廷飾演的阿泰則是截然不同的存在,楊曉淇追趕的時間,在他身上彷彿進入了子彈時間,從地震的反應,開車的速度,就連神經反應跟打人時的動作,都比其他人慢上許多。 但與之相對的,我相賞他的純真,他的固執,或許是因為時間流速慢,所以他對愛情執著在這個速時愛情的時代也特別難得可貴,阿泰就像是個大孩子,雖然直到故事揭露真相時,我們才了解他為何會像個孩子,但我卻不會因為他的緩慢而感到煩躁,而是被他帶入奇幻自我節奏中,隨著他平靜的語調,緩慢卻堅定的執著,能感受到他的頑固與拗直。   【都市人的寂寞】 楊曉淇是台北長大,父親卻離家出走的台北人,母親帶著弟妹回到娘家,唯有她留在了台北。 阿泰則是在東石阿公家長大的小孩,長大後到了台北成為公車司機,每天的行程就是拍照開車與送楊曉淇回家。 快與慢的不同時間節奏,卻同樣乘載了在都市生活的 30 歲單身者的寂寞,好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