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資源緊繃的冰山一角《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
台灣醫療一直是被國際所認可的高水準,高專業,但卻被國內的醫護人員哀嘆高工時,高風險。
實際上台劇也不乏探究醫療體系的作品,從《白色巨塔》探究醫院體制下的政治體系,到《麻醉風暴》涉略醫療糾紛、醫療人權等臺灣醫療環境面臨的議題。這次的《村里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則是暗喻了現今醫護人員所面對的高工時,高壓與高責任制度環境。
【歡笑皮囊包裹的無奈軀幹】
該劇只有十集的篇幅,在許多地方都能看見劇組希望用歡笑來包裹整個故事,就連結尾部分也盡量做到了歡樂大結局。
但實際上本劇探討的幾個主要議題包括,高工時的醫護工作如何與家庭間做出選擇、醫師罹患PTSD(創傷後症候群)怎麼辦、防衛性醫療的必要性、城鄉醫療資源的比例問題、這些都是真實發生在我們的醫療體制下的種種問題,慘的是,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這些問題更被凸顯出來,完全對應的片頭曲《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解散多年,陳澤修大概也沒想到這首歌成了抒發醫護人員心中最好的宣洩口。
【高社經地位換來的是官司?還是磨難?】
在一般傳統觀念中,醫生一直是高社經地位的代表職業之一,也是不少父母希望孩子能從事的職業,但這樣的高社經地位,卻是需多醫師用高工時、高壓與高職業傷害的比例去換來的,自從全民健保上路後,一般住院醫生的收入其實不少人都可以透過病患數去算出個大概,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小醫院連續大夜或是打了藥物繼續執勤是常有的事,相比起醫美這樣的自費項目,龐大的健保制度確實是站在醫院上頭的一大壓力來源。
醫生要顧及的不僅是自身的家庭,眼前的患者,甚至要分出心力面對患者的家屬,以及不體諒的病患.更需要面對自身專業備受質疑的壓力,以及自我的拷問,要將自己的私人情緒做到抽離,這點與法務人員是多麼的相似,而更慘的是,難以說服自身的家屬往往將情緒傾訴在醫護人員身上,造成醫護人員內在過多的負荷,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醫護人員對這份工作別說熱誠,不感到懼怕就不錯了,又談何醫者榮耀之說?
【新兵也能出頭天?】
本劇的許多主要角色都並非資深演員?演技上的考驗並不小,其中許乃涵的演技這些年來一直是有目共睹,非常快速且穩定的成長,這次在護理長這個角色中,前期暗喻了醫療體系人手不足的問題,後期則指出了女性在高壓的職場環境中需要面臨的考驗。
老實說真要說這部戲的演員演技如何,大家心中肯定各有答案,但在這樣以歡笑包裝的醫療劇下,這些演員或許用最自然的方式,釋放了自己最好的一面。
【陽光醫院,該去該留?】
在故事最後,陽光醫院脫離集團,降級成了陽光診所,這或許是看似美好的結局,但實際問題仍舊沒有解決,村里到城市醫院仍舊需要兩個半小時,陽光診所仍舊沒有充足的醫療人員,即便趙醫師回到醫院,難道要讓他24小時駐院開刀嗎?一旦再次遭遇斷橋事件,村中的人恐怕真的只剩等死的份。
醫院是村里最後一道防線,這話不假,如果沒有陽光醫院,村里多的是沒辦法撐過兩個半小時抵達城市醫院的患者。
但誰來守護醫院?這個問題同樣需要深思,就像是最後一集的結尾白菲力問的,開放性骨折他這個骨科的有辦法,脾臟破裂,如果趙醫師沒回來該怎麼處理?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重新讓台灣的觀眾認知到台灣醫療體系的緊繃與能量的不足,如果能夠深掘題材,探討延伸問題與本體關係,相信才能讓更多人重視這一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