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觀影-留《在車上》的真實/《ドライブ・マイ・カー》
作為一個將自己喜歡村上春樹筆觸掛在嘴邊的人而言,現在才去看《在車上》這部作品似乎有點太晚了,不過得說,濱口龍介導演將整部作品的氛圍掌握得很好,與感受到的村上春樹十分靠近,角色間的長沉默,引擎轟隆的背景聲,引導式的對話口白,非常多形容詞的對白,這些部分在我看來,都是村上春樹作品的特點之一。
【沒看原作,看得懂《在車上》嗎?】
《在車上》是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當中的第一篇小說,但當中也融入了另外兩篇作品《雪哈拉莎德》和《木野》的部分情節,從觀看體驗來說,即便沒有看過原著,在觀看電影時也不會有絲毫障礙。
另一方面而言,即便看過了原著,也不一定就能完全深入了解《在車上》整部電影所傳達的意涵。
與其說是理解,不如說《在車上》是一部適合感受的電影,感受家福對音那想要親近,卻又害怕被傷愛的情緒,感受美咲那孤身一人的寂寞與堅持,同時也感受整部作品的人物對於自己的情緒那細膩又奔放的處理方式。
這是濱口導演非常厲害的地方,在整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品的角度對於當中人物是不會作出任何批判的,無論是出軌的音、對音瘋狂迷戀的高槻、沉溺在過往的家福,抑或是如同旁觀者的美咲,每個角色似乎都有自己的立場,缺點與特色也都十分明顯,但也始終不會令人感到厭惡。觀眾的角度能一直以較為客觀的立場,細細走過這趟旅程,去感受家福的害怕、感受高槻的那一點瘋狂,也能感受到音那如同魔力般令人著迷的魅力。
電影厲害的地方在於,即便是沒看過原作或是契訶夫作品的觀眾,仍舊能用角色間人物的對話,語氣,甚至是家福在車上與錄音互相排練的過程,感受到角色的情緒起伏,以及角色間的情感關係,個人認為這是非常出色且不容易的。
【《在車上》的真實】
在電影的回憶橋段中,濱口導演不選擇用畫面去呈現,而是用人物間的對話,讓每個觀眾都能想像出符合自己心目中的角色關係,,尤其是美咲與家福在車上互享坦承自身對於過去的罪惡感時,那股凝結在那小小空間中的情緒,似乎也會隨著天窗打開後,獲得解放。
有趣的是,我認為劇終至關重要的Saab 900,是整部作品中最能呈現真實的空間。
美咲第一次出場時,透過駕駛在日本並不常見的左駕Saab 900,流暢的倒車使出車庫,證明了自身在駕駛技術上的卓越,也反映出美咲本身作為整部作品中最「真實」的存在。
家福在駕駛,與錄音對話時的情感,那不掩藏的激動與情緒,是他在與人對話時較少呈現的,我同樣認為這是家福透過與錄音對話,流露自己情感的真實表現。
而高槻在車上與家福對話時所流露出的那份自負,也與他平日所展現的情緒有所不同,彷彿這台車有種魔力,能引導出車上人的真實一面。就連戲劇節的負責人之一允洙先生,也是在車上才透露出自己與李允兒的關係,而兩人的關係,同樣是家福重新審視自己與音之間關係的契機之一。
高槻在車上所述說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終歸只有高槻與音才知道,但我個人更傾向於他是真實,或是說那是高槻認為的真實,我認為高槻對音的情感不只是性,而是一種強烈佔有慾的迷戀與崇拜,而這份情感或多或少也有轉移到家福身上,所以他才會三番兩次的私下找尋家福對話。而他的這種特質,或許家福也是有所察覺的,所以他才會說出,對一個社會人來說,你無疑是差勁的,但作為演員卻又並非如此。或許在高槻身上,家福看到的還有自己與音一部分的影子吧。
而在故事的後半段,本來沉默寡言的美咲在車上對家福講述了自己在北海道鄉村的童年經歷,以及自己來到福島的原因;而家福也在車上提出了前往北海道的要求,並承認了自己過去對音的愧疚,甚至是部分對於高槻的妒忌,彷彿是回應著美咲的信任,家福將菸遞給美咲,兩人在打開天窗的Saab 900將手高舉車外,在那一刻,束縛著兩人的過往也逐漸鬆脫,成為兩人面對自己的開門鑰匙。
【上台了,然後呢?】
女人走後,男人們活在沒有女人的世界裡,帶著女人一部分的靈魂。
家福最終登上了舞台,上演了《凡尼亞舅舅》完成了當年沒能順利完成的遺憾,藝術節落幕,故事並沒有交代每個人的去向,就連高槻與家福的走向也沒有。
留下的,只有美咲在韓國,開著鮮紅色的Saab 900,帶著李允兒她們家中的狗採買的畫面。
這段演出想傳達什麼,或許對每個人各有不同。
我沒記住車牌,所以也無法確認美咲開的是不是家福的Saab 900,我個人傾向於是的,因為那代表家福已經能放下音,重新走上生活的道路。
《在車上》整部電影如同一首哀傷的詩歌,帶些憂鬱,卻有十分輕柔,透過細膩的人物對白,緩緩推動劇情的發展,在落幕後,很難說出會有重見光芒的希望,更多的是向前走的勇氣,故事並沒有因此結束,但留給眾人的,是漫漫的惆悵,以及反思自身在情感關係上的那些紛擾,最終也是需要勇氣,或許我們需要比家福更長的時間,甚至放棄再度起身,但透過整部電影,最少能提醒我們,在真實的世界中,我們的故事,從來就不簡單。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