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影評-被拒絕的靈魂《迷失安狄》

大家好,我是老王 大家身邊有 LGBT 族群的朋友嗎? 我自己在學生時代就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是屬於 LGBT 族群,在台灣的友善與包容下,他現在也過的很好,但在觀看《迷失安狄》時,我腦中閃過的,卻是學生時期,他在校園中被嘲弄,取笑時,那避之唯恐不急的神情。 而《迷失安狄》更讓我們看到了在台灣以外的國家, LGBT 族群會遭遇何種環境與問題。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開始吧 在台灣電影圈著兩年 LGBT 類型的作品非常多元,包括日前得獎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親愛的房客》、《誰先愛上他的》等,這些作品無疑都十分特別,但《迷失安狄》的獨特之處是拉出了情慾,將更多的篇幅拿來描寫主角安狄的心境。 做為一名跨性別者,安狄在生活上可說是處處碰壁,工作的辱罵、親情的破碎、生活上的種種異樣眼光,讓他每每遭遇一個足以託付情感的對象時,總是顯的那麼無私,也因此當這些人離開時,安狄的情緒更顯的苦澀與委屈,彷彿全世界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他身上,直到阿德,直到蘇荷與小康闖入了他的生活後,安狄的生活才點起一盞名為希望的燭火。 在《迷失安狄》中,陳立謙導演用了非常多的人物側寫鏡頭,就為了抓到沒個角色的眼中,那壓抑,無法用言詞詮釋的情緒! 透過服裝與安狄居住的環境,我們更能了解他在馬來西亞所過的生活是什麼模樣,而這樣的生活,卻與自己本該最親密的人形成強烈對比,也顯得格外諷刺與殘酷。 可能很多朋友跟我一樣,接觸的第一部以跨性別者為主角的電影是《丹麥女孩》湯姆霍伯導演用唯美的畫面,刻劃跨型別者需要面對的問題,而《迷失安狄》安迪與之相比,更像是在迷失自我的路途中,被社會所隔絕的一種淒涼。 我記得李李仁在電影中的三個微笑,兩次對家人,一次對如同家人的幻影,那微笑帶著祝福,卻又顯得如此殘酷,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安狄如同被隔絕在世俗之外的獨特存在,腳下的路盡是無形的血跡,但卻能憑著 Evon 這個名字,與對家人的思念而堅強頑固地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卻尋找一片容身之地。 整部電影步調雖然緩慢,但由於角色的豐沛性,讓人著迷與去理解角色的心境與過往,在情慾上的克制,與親情上的寄託,都是安狄存在的意義!而那無私的祝福,更讓人為這個角色的境遇默默遺憾。 「我相信安狄會過得很好的。」在特映會上,編劇杜政哲這麼說著,而能支持安狄成長的,除了那男女共通的堅毅外,更多的是我認為安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