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影評-不該被遺忘的經典《藍色恐懼》/《未麻的部屋》

大家好,我是老王,相信 30 歲以上,熱愛電影的朋友,或是熱愛日本動畫的朋友,都對今敏這個名字有所耳聞。 而他在 1998 年所推出的第一部作品《藍色恐懼》,直至今天,都令人印象深刻,其中那若有似無的幻影,極具代表性的拍攝手法與畫面風格,都一代代的影響了後世。 我偶爾會思考,如果今敏大師至今仍能創作,他會有怎麼樣的作品? 可惜,這個答案我們再也不知道了。 準備好了嗎? 那麼,我們來體驗一下今敏的魔幻世界吧! 《藍色恐懼》,我仍舊習慣叫他《未麻的部屋》,其故事講述偶像團體中的一員 霧越未麻 ,在經紀公司的考量下轉型成演員,但內在卻仍對這個轉變有些抗拒與質疑,加上有些影迷也反對她的決定,恍惚之間,他開始出現幻覺,加上自從轉型後身邊的人一個個遇害,社會的輿論壓力讓她逐漸看到另一個自己,從此陷入真實與幻想的分隔線,模糊的走在似是而非的世界中。 【意味深遠的畫面】 今敏在 《未麻的部屋》藉由狹小空間的壓迫以及世俗社會的價值觀,構築成看似光亮時則陰暗的鳥籠,透過長鏡頭的壓迫與交錯的運鏡,我們也跟著未麻一起深陷幻想之中,無法分清現實與虛構的分界線。 從色調到表情,《未麻的部屋》不斷地給予觀眾無論是性也好,暴力也罷,在赤裸裸的畫面下盡情展示,卻又能做到收放自如,讓每個環節成為最終塑造角色轉變的元素之一,這樣的才華,奠定了今敏在日本影史無可動搖的地位。 而這種虛實之間的轉換,也是今敏的代表性風格,從之後的《盜夢偵探》更顯其特點。 《未麻的部屋》如同名字一樣,大多的場景都發生在未麻的房間中,但從一開始未麻的舉動,與種種看似隨意的小細節,就鋪陳了雙重的虛幻陷阱,透過觀察、壓迫、清除與改變,觀眾的情緒似乎也隨著未麻的價值觀逐漸崩解。 【私生飯】 在如今資訊蓬勃的時代,過往的常聽聞的跟蹤與偷拍等較為越界的粉絲行為,在這 20 年間從未改變,反而是因為資訊的垂手可得,以及許多人對於隱私權的逐漸淡視,進而變得更加瘋狂與荒謬。 就舉一個較為近期的例子,蔡阿嘎。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有了認為一個公眾人物不討喜,或是反感的行為,就能肆意去詆毀、傷害或是攻擊對方。 網路暴力在這個時代四處蔓延,透過冰冷的鍵盤,越來越少人在乎到自己的言語傷害了誰,錯怪了誰,而當這些赤裸裸的惡意走上現實,那距離癲狂又有多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