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特色了解《神之鄉》所散發的鄉土柔情與文化傳承

緊接在《若是一個人》後面播出的《神之鄉》是莊景燊導演近期將推出的新作,故事圍繞著大溪在地的社頭文化與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 - 農曆 六月廿四 ,而在其中的親子關係與濃厚的鄉土情感,或許正是這部作品吸引人的地方。 《神之鄉》中出現了大量的宮廟文化,不僅有老一輩的傳統,更有新一代的想法,當種探討的不僅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更是點出了這些傳統文化在大溪人生命中的重量,而我認為當中有三大特色,更是這部作品最有溫度的部分。 1. 「傳承」帶動強大的地域文化 《神之鄉》中幾乎無處不見傳承元素,不僅用父子關係、師徒輩分來表示世代的傳承,更用木雕、餅店、陀螺等元素],象徵著大溪家家戶戶的傳承文化。 在傳承中,更凸顯了每一代人所會遇到的衝突與問題,甚至淺顯點出在維護傳統文化時,需要面對的艱辛,甚至是職業傷害。這些都是神之鄉在細節上引人入勝之處,更透過項婕如所飾演的陳暖暖這個角色,將一般人眼中對社頭與宮廟文化好奇和不解、震撼等,充分展現在觀眾眼前。 可以說無論是整部作品的構成、角色關係、甚至是場景、歌曲等諸多元素,都脫離不了「傳承」二字,也透過傳承,讓整部作品散發出濃厚的鄉土柔美之情,更帶出了地域文化的那種草根氣息。 如果不是大溪人,對當地的第二個過年肯定也是十分陌生.但透過《神之鄉》,或許能讓你對所謂的南媽祖北關公等宮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2. 三代演員共同打造三代價值觀 《神之鄉》的演員群包含李李仁、王識賢、王彩樺、黃鐙輝、廖威廉、周采詩、謝怡芬、李玉璽、項婕如、林暉閔、盧以恩等演員,年齡層廣泛,且每個角色都或多或少有著自己的問題,可以說是演出了三代人的各種價值觀! 從堅守傳統、試圖革新、尊師重道、挑戰過去,各種想法與目標放在這三代人身上,也彷彿能演繹出人生百態,尤其是王識賢與李李仁兩人的對手戲眾多,在熟練的演技下可說是場場都張力十足,彷彿在細心點,就能窺探角色的內在世界! 而當中黃鐙輝所飾演患有高功能自閉症的木雕師傅王大義,更是讓這個角色的每個字與動作都成了畫面中最特別的存在。黃鐙暉自己也曾表示,為了揣摩這個角色,他特別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與自閉症的孩童一起運動玩耍,也看了很多有關於自閉症的書,甚至找尋學術界在表演這類角色的資源。但卻...